生活晨報全媒體記者 葉芝花 太原報導 「這個遊戲人數是2至4人,分別有玩家面板、效果牌、縣域牌三種牌面,每個玩家手中都有幾張縣域牌,他們可能是婁煩、陽高、寧武、繁峙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地名都有一個共同之處,他們以前都是貧困縣……」1月18日,記者見到鐵路工作者侯文彥,他利用下班時間和記者講起了他設計的這款「太鐵扶貧八十年」卡牌桌遊。
記者在現場看到,桌面上這一張張小卡片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字,每一張都經過侯文彥精心計算,貧困縣有哪些、縣裡有什麼資源可以致富、牌面上使用哪張圖片、效果牌的使用規則……條條項項都是需要縝密計算才能使遊戲成立。
在這個遊戲中,玩家手中擁有固定的縣域牌數量,通過打出效果牌來給縣域牌增加富饒指數,每出一張牌後,都需在玩家面板上仔細記錄每個縣域牌增加的富饒指數,最後縣域牌富饒指數最多的玩家獲勝。
在效果牌的下方,侯文彥設計了一些出牌原則。「沿著長城一路向東,大張高鐵拓展新晉商東進通道。山西大同的貧困縣由於商機的增加,富饒指數均上漲10點,其餘地區的貧困縣富饒指數上漲5點,打出此牌需消耗財力30點」。
據侯文彥介紹,每個玩家都擁有起始財力50點。每張效果牌基本都是通過消耗財力來獲得縣域牌的富饒指數,和扶貧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也是侯文彥設計這款遊戲的初衷。
用侯文彥的話說,自己從小就喜歡走好幾裡的路去鐵路邊看火車,《鐵道遊擊隊》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自己永遠看不膩的電視和書。因為熱愛,侯文彥大學就選擇了交通運輸專業,畢業後就來到了夢寐以求的鐵路行業。
對於這款遊戲的創造,侯文彥從2002年上大學開始就在心中有了謀劃,每天泡在學校圖書館查閱關於鐵路的資料成了最重要的事。可由於當時網絡條件不發達,侯文彥的計劃就一直擱淺,直到最近才又提上日程。
「參加工作以後,我算是用自己的眼睛見證了一條鐵路的開通對於周邊縣域經濟的影響力,從我的很多同事、親戚口中,就經常聽到『自從鐵路修起來村子越來越富啦』,作為一名鐵路『發燒友』我感到特別開心。」侯文彥說起對鐵路的感情,總有說不完的話。
在每張效果牌上,都能看到侯文彥的用心良苦。為了讓遊戲在合理的同時又具有教育意義,侯文彥幾乎查閱了關於山西每條鐵路的情況和鐵路周圍縣域的情況,才能確保效果牌的準確性。
婁煩有草原,需要畜牧業、繁峙有金礦,需要工業和相關人員。這些信息,在侯文彥心中就像字的手機號、身份證號一樣熟悉。他把自己知道的關於鐵路的知識點,都運用到了每一張卡牌上,這也讓每一個遊戲玩家在不自覺中就對鐵路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
「整個遊戲的設計過程中,最難的就是數字模型的建立,怎麼讓這個遊戲合理,是最難攻克的問題。為了試驗,我在家和愛人孩子玩,周末就帶到桌遊吧和不同的人玩,無數次推翻重來,才得到了現在成熟的遊戲。」侯文彥對於這款遊戲可謂是「嘔心瀝血」。
不少玩過遊戲的玩家表示,這樣的遊戲能夠鍛鍊思維能力,給家裡的孩子玩也可以減少他們玩手機的時間,在保護眼睛的同時又增加了一家人面對面交流的時間,是一個正能量又護眼的綠色遊戲。
· end ·
編輯|王夢婕
近期熱門
● 山西省出臺最嚴「特別規定」,遏制煤礦安全事故發生
● 「鎮遠橋遺址館」與太原地鐵同步開館
● 給力!山西這7起全國掃黑辦掛牌督辦的涉黑案一審全部審結
● 滿足市民遊覽需求,太原植物園每日預約門票上調至6000張
● 「戰袍」換婚紗,山西22對新人在醫院集體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