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淘寶臺灣在官網發出一份「淘寶臺灣運營計劃調整公告」,稱經慎重評估後,決定於10月15日11時起,陸續關閉淘寶臺灣平臺下單等前臺功能,平臺其他服務 (如:電子錢包提領、官方物流、客服中心等) 仍持續運作至今年12月31日,隨後正式下線
淘寶臺灣也是繼禁止愛奇藝、騰訊等影音平臺在臺落地之後,又一被「制裁」的大陸企業
「制裁」原因也早有披露:在8月24日民進黨當局宣布,「淘寶臺灣」違反島內相關規定,處以41萬元(新臺幣)罰款,並限期6個月內撤資
這些被「制裁」的網絡平臺相同點有二,一是來自大陸,二是都受臺灣民眾歡迎
據中時新聞網稱,淘寶臺灣退出臺灣市場,為公司董事會決議,淘寶臺灣於去年10月開站,而為避開法令對於陸資的限制,淘寶臺灣是由阿里巴巴集團通過品牌授權英商克雷達投資臺灣分公司營運,其中包括商城的B2C模式以及個人賣家的C2C模式
報導稱,淘寶臺灣去年10月才在臺灣開站,目前站上商品數量約3000多萬項。去年雙11網頁總瀏覽人次突破1000萬,雙11檔期過後,淘寶臺灣下載量突破200萬,且穩定成長中,每月業績成長幅度約有15%~20%左右,穩定向上
實際上,自阿里巴巴2008年進入臺灣市場以來,臺灣地區淘寶網人氣就居高不下
2013年,淘寶在臺交易額近500億元新臺幣,當時每天有超過1萬件淘寶包裹從大陸發往臺灣,有1/4的臺灣網絡賣家直接從淘寶進貨
但是「淘寶臺灣」在2019年上線後,卻遭到了大肆攻擊抹黑,「摧毀臺灣電商產業」「使臺灣電商平臺無法與大陸公平競爭」等罪名也接踵而至
所以為避免因陸資身份而被刁難,「淘寶臺灣」由阿里巴巴以品牌授權方式授權英商克雷達經營,在克雷達的股權結構中,陸資佔比不超過30%。島內原有規定,陸資佔比不超過三成的公司不算陸資
可以這麼說,淘寶在臺灣的業務,不僅方便千萬臺灣老百姓,更給臺灣的中小電商提供了進貨渠道和良性競爭,繁榮臺灣電商業,提升島內服務業水平
島內媒體也曾指出,阿里巴巴如果能在臺設公司,用臺灣的員工,採購臺灣的商品,或提供平臺給臺灣廠商賣商品到大陸,這是幫忙提振臺灣經濟,一味地怕陸資,丟掉臺灣的機會,最終是害了臺灣
早在愛奇藝被禁止時,不少臺灣省民眾表示將跨境從大陸網站收看節目
如今「淘寶臺灣」再被禁,對於島內民眾和商家而言,也同樣會依舊選擇淘寶,畢竟淘寶如此好,why not?
淘寶在臺灣省被禁止之後人氣依舊火爆,無疑再次證明了阿里巴巴的強大,淘寶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