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廣告合作/0731-22593768、13873325511
即使在株洲生活了多年,70歲的陳麗娟依然鄉音難改。
與共和國同齡的她,51年前從老家常德來到株洲洗煤廠,成為一名工人,在這之後,她的身份經過了多重轉換,工人、軍嫂、退休黨員志願者。
無論是當工人和軍嫂時,為國家服務而犧牲「小家」,還是成為志願者後服務於社區的困難群體,她都將「奉獻」二字刻印在了心裡。
陳麗娟是19歲那年來的株洲,當年,初中畢業的她,通過招工進入了洗煤廠實習,第一份工作是一名廠工。處於實習期的陳麗娟,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最開始那幾年,她的工作排名,總是所在班組的第一名,她想著,在一個新的城市紮根,成為「新株洲人」。
▲70歲陳麗娟說:「為社區服務我很開心」(記者 沈三 攝)
也正是這樣的努力,再加上懂會計,幾年後,她成為廠裡的一名會計,陳麗娟記得,1971年,她與在部隊的老伴相戀,3年後結婚,因長期異地的生活,再加上老伴的工作性質,讓原本有機會提幹的她,放棄了工作,隨軍去了河北,一待就是10年。
▲洗煤車間三號廠房(圖片來源網絡)
「那個年代的人,都說奉獻,老伴為國家作貢獻,我犧牲一下,也沒有什麼。」陳麗娟說,來到河北後,她先是在一家體育用品廠供職,再成為一名單位的財務,她的工作因為老伴的調動,幾經變動,完全沒有在株洲時崗位的晉升空間。
但在她看來,比起家庭,一切都不重要。她說,在老伴所在的部隊裡,妻子隨軍的情況很常見,她們告別家鄉,在部隊所在的城市做一份簡單的工作,或者成為一名家庭主婦,將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家庭。
1991年,陳麗娟的老伴轉業後,一家人回到了株洲,在省建築五公司工作,直到退休。
退休後的陳麗娟,成為一名黨員志願者,幫助沿河社區黨支部進行日常的黨建相關工作。
幾年前,社區開通了「180一鍵通」服務,旨在為社區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午餐服務,餐費由社區負責。
▲正在吃飯的老人(圖片來源網絡)
陳麗娟正是送餐的志願者,那段時間,陳麗娟便會去社區指定的飯店領飯菜,再給老人們送過去。有時候,她也會為那些老人送藥,也會陪著聊聊天。
今年,沿河社區開啟老舊小區物業服務引進的工作,並成立轄區內小區的業主委員會,並選舉業主委員會成員,義務為小區居民服務。
陳麗娟得知後,報了名,並成功當選華爾樓的業主委員會成員。
很快,她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之中,為小區裡加裝電梯、小區衛生服務等忙碌。
「年輕時奉獻自己,老了發揮餘熱,我覺得這樣挺好的。」
陳麗娟的話語輕快,她說,這便是她70年的人生裡,最寶貴的人生財富。
來源 | 株洲晚報
記者 | 夏天
編輯 | 譚俊傑(見習)
審核 | 戴萍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1. 8月1日起,車牌綁定駕照?銷分要實名?公安部權威發聲……
2. 董事長為何猥褻女童?犯罪心理專家:童年或遭過性侵
3. 這個暑假,8位作家手把手教你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