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鄭州12月7日電(胡影)寒冬來臨,洗浴行業的旺季也隨之到來。早些年,鄭州市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大眾浴室招牌如今漸漸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高檔洗浴場所。動輒二三十元甚至五六十元的「浴資」對於一些普通市民來說,冬天洗個澡卻成為一件犯難的事兒。
鄭州市沙口路的周大爺今年60多歲了,年輕時就養成了每周泡個澡的習慣,是一個標準的「澡友」。老人告訴記者:「以前家門口有個大眾浴池,價格很便宜,每周都會約幾個澡友一起去泡澡。其實洗澡在其次,關鍵是能跟老夥計們聊聊天,下下象棋。」然而,2007年的時候,老人經常光顧的平價澡堂被裝修豪華的高檔洗浴會所取而代之。當然,「浴資」也頗高。不得已,老人只好另覓他處去找尋洗澡的樂趣了。
誰知今年冬天開始,二三十元的澡堂也蹤跡難覓了。為了找一家便宜的澡堂洗澡,周大爺往往遠足到都是村莊,但即便是這樣,大眾浴池也是少之又少。
除了老年人難捨大眾浴池,工薪階層以及外來務工者同樣對大眾浴池情有獨鍾,也同樣為難以尋覓的大眾浴池而煩惱。
在鄭州上大學,畢業後留在鄭州打拼的工薪族林文峰每個月收入近兩千元錢。他告訴記者:「雖然在鄭州打拼兩年半了,但是每年冬天還是為尋找平價澡堂發愁。我租的房子沒有暖氣,沒有淋浴,沒辦法洗澡,可是小區周邊又沒有低價大眾浴池,每次洗澡都特別麻煩,為了找一個平價澡堂要騎自行車走好遠。」林文峰對於洗澡頗有感觸。
根據市民的反映,記者在鄭州市區走訪發現,價格不高能被大眾接受的浴池的確很少,即使有也藏身較隱蔽,大都集中在城中村和郊區,不經打聽根本找不著。
據了解,大眾浴池的顧客群相當龐大。既然大眾浴池仍有很大市場,為何數量越來越少呢
「不掙錢是大眾浴池面臨的最大困境,大眾洗浴單一從事洗浴項目已經難以維持經營,於是不少大眾浴池就走『豪華路線』,高檔裝修提高價格,「可價格高了又違背了大眾浴池的經營初衷。」 一位曾經開過浴池、現在轉行做其他買賣的唐老闆受訪時說。
唐老闆說:「開家浴室要有足夠的場地,一年下來可能只有冬季三四個月的生意旺季,而其他時間則是淡季。且全年需要支付一筆不菲的房屋租金,加上水費、燃料費等經營成本的上漲,導致浴池經營成本增加,如果浴池票價不變,利潤空間就小了。大眾浴池的顧客主要是中低收入者,價格對他們的洗澡選擇影響較大,如果票價提高,洗澡的人會少許多。此外,市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熱水器逐漸普及,冬天在家也能洗澡,這對平價澡堂的衝擊也很大。這些或許是平價澡堂日漸消失的原因。」
然而在不少市民看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絕對沒有提高到每個人都能經常光顧洗浴中心的程度。
市民的看法不無道理。在高先生看來,加上父母、孩子、愛人,一家五口去一次澡堂就是二百元,別說一周一次,就是兩周一次都覺得奢侈,「洗浴中心一張月卡動輒幾百元、上千元,太貴了。尤其是那些城市低收入人群和進城務工人員,不但進不起高檔洗浴中心,居住地也沒有條件安裝熱水器等洗浴設備,去大眾浴池仍是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
據了解,早在 2010年7月1日,商務部出臺意見規範沐浴業發展,指出沐浴業要以服務民生為出發點,關注滿足低收入群體的需要,積極發展大眾浴池(室),解決老百姓「洗澡難」問題,控制大型高檔浴池盲目發展。但就目前來看,老百姓「洗澡難」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大型高檔浴池還有愈加之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