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過憤怒的海》小說和「江歌案」無關。小說寫於2015年夏,電影版權售出於2015年9月,江歌案發生在2016年冬。
不是我預言了這場悲劇,是人世間類似的悲劇總在發生。
小說最初的靈感來自另一起真實案件,發生在美國,和江歌的悲劇類似,也是一個中國女留學生被同學謀殺,兇手潛逃回中國內地,美國警察拿他毫無辦法。
第一次聽到這件事,我滿腦袋裡想的是受害女孩的父親,他乘坐十幾個小時飛機去大洋彼岸認領女兒的屍體,那種非人的痛苦。他可能從未出過國、甚至都沒坐過飛機,他是個普通的中國父親,愛女兒,和女兒之間發生過這樣那樣的爭吵,有一天卻突然接到美國警察的電話……我不知道那一路,坐在響著陌生人鼾聲的狹窄機艙裡,他是怎樣一分一秒熬到終點的。
兇手潛逃、銷聲匿跡這個事實引起我極大憤怒,我怕他逍遙法外,這個情緒驅動了我小說中的父親,我必須讓他踏上追兇之路。
花了幾周時間構思,我想出七個完全不同的版本(這是我做編劇養成的工作習慣),在有的版本裡,父親甚至炸毀了一幢大樓。都不對。
最後有個思路,受害女留學生的父親一路追兇到美墨邊境,他偷渡,被騙,一次次逼近又一次次錯過兇手,最終,他在墨西哥城把兇手當街殺了。梗概寫完放了段時間,我反覆觀看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內心蠢蠢欲動,計劃嘗試用《老無所依》的氣質來寫這個小說。
就在我要動筆的前一天,我做了個夢,我「看到」一個完美的結局畫面:父親駕著他的破漁船,穿越汪洋大海,他想隻身一人把兇手送到女兒遇害的地方……
可以動筆了,我告訴自己。
我決定把故事移到日本,我需要這個神賜的結尾顯得真實可信。
我要寫的是一位船長,一個父親,一個筋疲力盡的中年男人,他有密不告人的傷口,有的傷口一直在流血,而他不允許它癒合。就像江歌的母親。
小說寫得異常順利。三個月後,我完成初稿。
我把它發給幾個朋友看,想請他們幫忙提修改意見,結果第一個讀完的人就決定買下電影版權。這對我是莫大的鼓舞。我至今認為,這不是因為小說寫得有多好,而是我捕捉到了一個好題材,一個不可辜負的題材。
這個小說,它源於現實,卻低於現實——我的確可以用想像構建一個世界,在其中執行理想中的正義,卻永遠無法切身體會江歌母親的痛苦,不能洞悉那位父親在飛機上煉獄般的十六個小時裡究竟經歷了什麼。
值得欣慰的是,發生在美國的案件兇手在潛逃八個月後伏法,被判無期。
根據小說《涉過憤怒的海》改編,曹保平執導的同名電影將於2021年暑期上映,由黃渤和周迅領銜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