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頭角絲花廠是沙頭角鎮內(也就是現在的中英街)第一家合資企業,也是當時的深圳第一家合資企業,因為它成立於建深圳經濟特區前,那時候還沒有出臺中外合資的政策呢!」曾任沙頭角絲花廠廠長的鄒偉強告訴記者,這個工廠成立的背景,是1978年7月剛到任廣東省委領導不久的習仲勳到逃港較嚴重的沙頭角鎮調研時,指示當時的寶安縣和沙頭角鎮幹部要想辦法把沙頭角發展起來,通過發展經濟,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沙頭角鎮的同志就開始著手尋找港商,在時任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何步楊的幫助介紹下,找到了在香港觀塘工業區開辦絲花廠的黃振松,經過協商,1978年底雙方就達成了協議,於是開始找廠房,雖然做絲花投資不算大,對廠房要求也不高,幾間平房就行,但臨時建房也來不及,為了快點投產,鎮裡就決定借用當時的幼兒園的房子,因為幼兒園裡孩子很少。
▍說起港商黃振松,鄒偉強說,他是潮陽人,1962年去香港時經過沙頭角,也在香港沙頭角的村莊裡養過鴨子,後來做小生意,有了一定積蓄後,成立了香港夏威夷有限公司,在觀塘開廠。所以黃振松對中英街這邊是比較了解的,另外,把觀塘的工廠搬到中英街,成本低了很多,車輛可以直接把原料貨物運過來,加工後的成品又裝車運走,不需要任何海關或者檢查,跟他在香港開廠一樣方便。而當時,特區還沒有成立,國家還沒出臺相關的政策,在其它地方就不可能辦中外合資工廠,中英街的特殊位置使之有獨特的優勢。很多人不知道,香港的沙頭角是被列為禁區的,香港人持護照可以免籤到許多國家,但要想進入沙頭角一帶的禁區,是非常難的,人和車都必須要有「禁區紙」,這個「禁區紙」也不是可以隨便就能申請到的,必須由沙頭角這邊的居民或者鄉事會擔保才行。黃振松公司的車就有這種「禁區紙」,當時在石湧凹和中英街香港一側的海山酒樓旁都有查驗「禁區紙」的關卡,經過的次數多了,和警員熟了,警員也就不怎麼查了,有的時候工人們裝完貨後,老闆看大家辛苦,就讓工人們坐上車到香港那邊看看,順便也卸車、裝原料,再跟著車回來,大家去香港看看,都很新鮮也很興奮,幹勁也就更足了,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對員工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