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遭遇豆瓣低分、槽點質疑,《歡樂頌2》自開播以來卻一直在收視與熱度上持續佔據前列,微博話題閱讀量更已接近60億。然而這次將《歡樂頌2》推入關注漩渦的,不是人物劇情也不是主演軼事,而是網絡上廣泛傳播的「送審樣片」全集。即將收官之際,大結局的提前曝光無疑給收視刷新帶來一定衝擊。而繼《人民的名義》之後,又一部熱劇「送審樣片」在播出期被全集洩露,這也令人擔憂而質疑。
「送審樣片」曾經是一個行業詞彙,今年卻因為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而變成網絡熱詞。在該劇播出不到30集時,全部55集的「送審樣片」被提前洩露,引起巨大反響。作為一部情節劇,劇情的提前曝光對劇集本身的播出效果影響不言而喻。而在一些電商平臺上,甚至公開出現對劇集資源售賣的情況。
無獨有偶,此次《歡樂頌2》「送審樣片」的洩漏,也發生在播出未完時,並且資源擁有者也將其作為獲益的工具。「送審樣片」已不知不覺中產生了一條新的黑色利益鏈。
而因為使用的便捷性,百度網盤一直是視頻內容共享的重要平臺,也成為「送審樣片」承載的重災區。經歷《人民的名義》之後,百度網盤在這次的風波上反應很快,也啟動了最強反擊,一方面通過技術手段追查樣片,一經確認即對用戶進行永久封盤處理;另一方面更在公告中指出,涉及到的用戶也會被永久查封。
原本行業流程上的物料內容,卻屢屢遭遇「反規則」的曝光。「送審樣片」滋生黑色利益鏈,問題究竟出在哪?早在《人民的名義》被洩之時,該劇總監製、總發行人李學政就曾向媒體公開表示,「送審樣片」遭遇洩露,背後的內幕一定比劇情還要精彩。
一般說來,「送審樣片」是由送審申請人通過窗口報送或EMS郵寄提交樣片資料。廣電總局內部再根據流程進行嚴格審查。其中環節較多過程也可以有幾個月,但真正能夠拿到完整樣片文件的人卻並不多。總局對送審內容的保密性和洩密處罰都有嚴格的規定,而且這些機制由來已久,相關人員沒必要為幾元一次的分享擔當風險或等到收官才做曝光。所以網絡上的「總局洩密論」,顯然站不住腳。
而在發行和傳播上,製片方和發行方出於市場營銷訴求,經常需要複製多份樣片,給到關聯營銷宣傳公司、播出電視臺、網絡平臺等。經過一級對接分發後,後續的傳播分享便無法統一管理,在不可控的環境下保密安全性也隨之大打折扣。這其中涉及的公司之多、人員之複雜,恐怕才是「送審樣片」屢遭洩密的真正漏洞所在。
令人遺憾的是,《人民的名義》「送審樣片」被曝之際,片方和湖南衛視都發表過嚴正聲明進行報案處理,同時李學政也對著媒體喊話「肯定會查出來」。然而最終此事後續未知,《歡樂頌2》如今又遭洩密。在對版權內容的保護和追責上,顯然我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