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瑪哈酒店是印度著名的豪華酒店,始建於1903年,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世界各國許多政要、明星都曾入住於此。
而這,也恰恰是恐怖分子選擇酒店成為恐襲目標的原因,因為它代表著西方世界對於印度文明的侵擾和腐蝕,也代表著印度國內貧富差距的極端擴大。
正如有評論指出,「孟買恐怖襲擊至少表達了兩個隱喻:仇恨經濟成功階層(攻擊豪華酒店)、憎恨西方和印度的全球化聯繫(挑選發達國家旅客槍殺)。」
四名恐怖分子先是對位於酒店大堂等公共區域的人群進行掃射並投擲炸彈,然後開始逐層敲門尋找客人,一旦發現就立刻槍殺。
恐怖分子主要針對的目標,就是美國、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客人。一旦遇到,核實清楚護照上的身份後,立刻殺無赦。
昔日豪華的酒店,瞬間成為槍林彈雨、血流成河的人間煉獄。
而恰恰又是在煉獄之中,複雜人性的卑劣與偉大同時顯露。
其中既有恐怖分子殺人不眨眼的殘忍,也有酒店員工捨棄逃生機會以保護酒店客人安全的人性光芒。
劇中有一個場景令我印象深刻,因為它既從側面反映出了人與人之間,橫亙著的隱秘又實在的隔閡與偏見。又從另一方面,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化解這種隔閡與偏見的智慧。
泰姬瑪哈酒店的服務員阿爾瓊,是一個錫克教徒,也是一個善良忠誠的酒店老員工。阿爾瓊和妻子養育著兩個孩子,他勤勞工作,擔負著照顧家庭的職責。
恐怖襲擊發生後,在酒店廚師長的帶領下,許多客人躲在了酒店內一處隱秘的貴賓酒吧內,作為服務員的阿爾瓊,也跑前跑後地安撫受驚嚇的客人。
此時,大堂經理走到阿爾瓊身邊,指著不遠處一位英國白人老太太對他說,「你能不能把你的頭巾摘掉,因為你的鬍子和頭巾讓客人感到不安。」
因為通過間接途徑,許多客人得知這次恐怖襲擊源於伊斯蘭極端宗教組織,而且主要針對西方人士。
所以一個英國白人婦女,對身邊一個蓄髮戴頭巾的男子感到恐懼與排斥,也不是不能理解。
當然,憑藉膚色、種族、國籍、信仰甚至服飾來評價一個人,顯然是一種貼標籤式的刻板偏見,這種人在國內被稱為「地圖炮」。
此時的阿爾瓊,面對他人因為偏見而產生的敵意,並沒有表現出憤怒和受傷害。
相反,他選擇用一種充滿智慧的方式,輕鬆地將它化解掉了。
阿爾瓊走到這位白人老太太身邊,用訓練許久的職業微笑對她表示善意,然後掏出了自己的手機,向對方展示其中的照片。
「親愛的太太,我想請您看一些東西。這是我的家庭,我的孩子塞亞,還有她煩人的妹妹,我愛她們。」
在這位老太太情緒稍微平定了一些之後,阿爾瓊又指著自己的頭巾接著說:
「這是我的頭巾,對於一個錫克教徒來說,它是神聖的,它象徵著榮耀和勇氣。從很小的時候,我們出門就要帶著它。摘掉它,會給我的家庭帶來恥辱。」
在對方的表情又平靜一些時,阿爾瓊最後說,「
但是,在這個酒店裡您是我的客人,我是您的員工,如果能為您帶來安寧,我願意把我的頭巾摘掉。您希望我把它摘掉嗎?」
此時,驚嚇過度的白人老太太,已經慢慢地恢復了平靜。
她看著阿爾瓊,眼神充滿了溫和與善意,她抱歉地說,「不,不,我只是嚇壞了。」
阿爾瓊點點頭說,「我們都一樣,但是,為了挺過這場危機,我們必須同心協力。」
那位英國老太太表情激動,連連點頭,並緊緊地握住了阿爾瓊的手。
一場因他人偏見敵意而可能產生的衝突,就此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