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朗雄退出社會黨「單幹」以來,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出眾的演講能力。上世紀幾個雄辯的左翼領導人如前總統密特朗退休以後,從若斯潘到奧朗德,90年代至今的法國左翼政客愈發像是技術官僚,講話平淡、缺乏激情;在右翼,薩科齊的言辭則風格強硬自負。在2011年接掌國民陣線的馬琳·勒龐,其口才和父親老勒龐也不可同日而語。
相比之下,哲學系出身、曾擔任中學教師的梅朗雄對法語的掌控能力明顯勝過其他候選人一籌,他既能熟練而自然地引用大量歷史、文化典故,用複雜的從句乃至罕見的時態表現豐富或微妙的思想,又能以最直白、最口語化的方式抓住聽眾內心的感受。他在演講中展現的激情十分具有感染力,他似乎成了聽眾心中憤怒與渴望的化身。「我是噪音與憤怒、騷動與爆裂。」(« Je suis le bruit et la fureur, le tumulte et le fracas. »)2010年時梅朗雄如是說。
在本輪競選活動的早期階段,梅朗雄還一直堅持著極富進攻性的競選路線。3月18日,梅朗雄在巴黎舉行了呼籲第六共和的大遊行,他在講話中號召「掀起一場公民起義(insurrection citoyenne)」以推翻「總統君主制」。但在憑一貫的進攻性風格取得左翼選民支持後,梅朗雄將目標瞄準了還猶豫不決的人以及本準備不投票的人。他的競選總負責說得很明確:「要把還未決定的法國變成不屈的法國。」為此,他在進入4月以來開始放緩語調,減少講話中的戰鬥性,以更平和語氣面對支持者和媒體。4月2日,他接受《星期天日報》(Journal du Dimanche)訪談時表示:「我65歲了。年齡對我還是有影響的……我從沒這麼冷靜明理,比原來少衝動了。」這位曾經猛烈抨擊跨國資本主義的演說家開始承認:「尋求衝突的做法是有局限的。」「你們無需一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左派,也仍然可以同意我。」
梅朗雄的新策略在4月4日的第二次電視辯論中也得到了展現。相比第一次辯論中激昂而富有戰鬥性的姿態,梅朗雄在第二次電視辯論中則相對沉穩,更像是一位和藹而充滿正能量的教師,在向法國人講解如何找回信心面向未來。梅朗雄很好地駕馭了這一轉變,同時保持著他生動而豐富的語言特點。辯論後的民調裡,梅朗雄被評為是11名辯論者中最有說服力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