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龍也,一個演變態的專業戶。
三池崇史, 一個拍變態的專業戶。
這樣的兩個人湊到一起,有了這部電影。
《稻草之盾》
電影沒有用什麼血腥噁心的鏡頭來吸引人,而是回歸到了最樸實的一點——
講故事。
借著講故事,它向我們拋出了一個問題。
對於一個人渣,我們能以道德之名殺死他嗎?
野外公路上,以銘苅為首的幾名警察奉命執行任務——護送一名犯人到東京受審。
此時此刻,他們正被全國人民圍追堵截。
車外,有一大堆想殺犯人的人。
車內,警察們時刻警惕,拼死執行任務。
這個犯人是誰?為什麼這麼多人想殺他?
事情要追溯到幾天前,這個犯人侮辱並殺害了首富的孫女。
首富出於恨意,懸賞10億要取他的人頭。
於是,全國人民都陷入了追殺他的狂熱之中。
大部分人是為錢。
也有少數人單純為了正義。
這種極端情境下,作為一個有覺悟的警察,銘苅剛開始只想認真執行任務。
在被法律制裁之前, 他必須保住犯人的性命。
但是身邊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問他:
這樣拼命保護一個人渣,值得嗎?
他逐漸動搖了。
第一個發問的人,是一個中年男人。
在這夥人正為找不到交通工具發愁時,男人開著一輛車出現在了他們眼前。
他們搭上了車,以為這下就可以直奔東京了。
但這個人,怎麼瞅著有點不正常?
果然,不到兩分鐘他就主動露餡了。
他看準時機,想趁亂一刀解決殺人犯。
好在銘苅反應迅速,制服了他。
被制服的男人,雙眼發紅,說出了自己和殺人犯之間的恩怨。
原來,幾年前,他的女兒被殺人犯害死了,他一直都想親手替女兒報仇。
他對著銘苅狂吼,為什麼警察要保護這麼一個十惡不赦的變態。
一個是失去了女兒的受害者,一個是不知悔改的殺人犯。
出於職業操守,銘苅還是選擇了保護殺人犯。
但這個選擇是很艱難的。
此時,銘苅的表情已經暴露了他的心情。
如果說這一步,銘苅還沒有被完全影響。
那麼下一個人的出現,就是徹底掐住了銘苅的命脈。
第二個發問的人,是共同執行任務的警察。
他是個窩裡反。
一直潛伏在銘苅身邊,向外界透露殺人犯的位置信息,指引大家來殺犯人。
警察到底是警察,他的話一針見血,正中銘苅弱點。
他問了一個問題:
如果殺人犯沒有被判死刑,他就會繼續殺害少女。
作為一個警察,你想讓這樣的邪惡發生嗎?
的確,按照日本死刑法的尿性,殺人犯是真的有可能活下來的。
如果到時候他還繼續作惡,那自己豈不是成了幫兇?
到這裡,銘苅是真的動搖了。
第三個發問的人,是銘苅的朋友。
她一路全力協助銘苅,保護殺人犯。
但最後卻落了個慘死的結果。
看守殺人犯時,她一不留神,被殺人犯殺死命。
銘苅趕來,看到了渾身是血的朋友,還有一旁笑得露出了大白牙的殺人犯。
朋友臨終前還在為自己的疏忽大意道歉。
這樣的情境,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銘苅再也無法忍受眼前這個殺人犯。
大家都在幹什麼?拼命保護一個該死的罪犯?
他對著殺人犯重重地打下去,一拳、兩拳……
犯人的嘴裡流出了鮮血。
但發洩過後,他還是冷靜了下來。
經歷了崩潰,他還是選擇用法律的手段來處理這個罪犯。
最終,他獨自一人帶著犯人來到東京,完成了任務。
很多人都說,銘苅這個人太蠢太死板。
為了個人渣至於冒生命危險嗎?況且這個人渣還是死不悔改那類的。
但我更傾向於把他看成維護法律的過程。
從一開始的克制,到逐漸崩潰,最終又回歸理性。
三池放棄了他一貫的血漿美學,轉而去思考這些更複雜的問題。
也算是一次好的嘗試吧。
圖文來源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