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申城最生活(dashenw)公眾號
在對話框回復【星巴克】
查看相應的活動詳情及小程序
電影院重新開門迎客以後,
大家都光臨過了嗎?
最近上海市民羅小姐
在疫情之後首次進電影院
觀看了電影《信條》。
發在了朋友圈裡。
「疫情之後首次進電影院,
紀念一下」。
「屏攝不應該哦!」
她這才知道,
什麼是「屏攝」?
簡而言之,就是看電影過程中對著銀幕攝影或攝像——是不是常常在電影院裡遇到這樣的情況?在社交媒體上搜索任何一部熱門電影,很容易找到這樣的「屏攝」。
隨著大多數城市影院上座率進一步放寬至75%,多部經典影片重映、新片逐步增加,屏攝問題再次引發爭爭議。
爭議:
個人自由還是影響他人?
為什麼有人屏攝?有觀眾將電影視為「景觀」,在很多熱衷屏攝的人看來,看到銀幕上出現自己心儀的畫面拍照,就像生活中隨時隨地拍照一樣,是一種「記錄」方式,本身不存在任何惡意,區別於大段錄像。
還有人認為屏攝對其他觀眾的影響是「有限度」的,「影院裡屏攝不會開閃光燈,開了啥也拍不到,搞不懂有人說自己受影響,是怎麼被影響的?」
翻看網上各類屏攝,大多都配合影評,其中不少還是「好評」——這也是熱衷屏攝的人「證明」自己的一種方式,一些人甚至認為自己是在幫助影片「宣傳」。
反對的影迷則認為,屏攝會對其他人造成影響。影迷羅先生看電影會特意挑選中間座位,結果一次看電影時,旁邊座位的觀眾為了拍到銀幕正面,幾乎整個人拿著手機「橫」在他面前,「連續幾次這樣,怎麼可能不影響別人?」影迷韋先生曾當面斥責一名屏攝的觀眾,但對方卻認為電影院裡吃東西、打電話、大聲聊天這些不文明行為,影響遠大於屏攝,但一樣沒人管。
「歌舞劇進入中國市場時間遠比電影短,為什麼幾乎沒人拿手機『臺攝』?因為你一掏出手機,立即有工作人員用光線筆提醒。」韋毅認為,杜絕屏攝,關鍵在電影院。他建議院線聯盟制定觀眾守則,「目前電影觀眾通過第三方購票選座,都有相應記載,應該通過大數據對頻繁違反觀眾守則的人進行限制。」"屏攝"的話題上次被廣為討論,還是在《復仇者聯盟4》上映期間,許多自稱「從小看到大」的觀眾紛紛屏攝「打卡」,而《少年的你》上映時,許多粉絲屏攝甚至讓電影官方微博不得不公開喊話表明拒絕態度。
實際上絕大多數電影工作者十分厭惡屏攝。去年平遙國際電影展上,創始人賈樟柯呼籲不要屏攝:「電影工作者與製片公司的勞動需要得到尊重。」影展還發布《關於杜絕屏攝與盜版行為的聲明》。
事實上,屏攝行為可能已涉嫌違法。2017年頒布實施的《電影促進法》第三十一條明確規定——「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發現進行錄音錄像的,電影院工作人員有權予以制止,並要求其刪除;對拒不聽從的,有權要求其離場。」不過該法條只是強調了錄音錄像,而且沒有相應的罰則,執行也有難度,很少有電影院願意因此得罪消費者。一些人認為屏攝涉嫌侵犯版權,但有律師表示,因為屏攝大多只是拍攝照片或小段視頻,而且用以發朋友圈並非牟利,《著作權法》對此沒有明確規定,「但大量連續拍攝則涉嫌侵犯著作權。」大家怎麼看?
來源 | 上觀新聞(shobserver)、新聞坊(stvxwf)
你可能錯過的消息
星標「申城最生活」
最新消息一手掌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