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18世紀被法國造紙商蒙哥馬利兄弟發明出來,主要被用於軍事、通信聯絡、偵察,隨著世界慢慢和平起來,氣球派失去了在戰場上的作用,變成了人們的裝飾物,還有做公益活動的用具。
1986年的美國熱衷起搞慈善,克利夫蘭的一個慈善機構為了緊跟時代步伐,想出了一個點子:在克利夫蘭廣場放飛200萬個氣球,將募捐而來的善款用於做善事。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克利夫蘭的一家慈善機構發現自己大話說早了,擔心募捐到的善款還沒有200萬個氣球的成本多,就明面上說放飛200萬個氣球,實際上只放飛150萬個氣球,儘管實際的氣球只有150萬,但還是破了吉尼斯紀錄。
慈善機構找了一群志願者來,讓他們往氣球裡面充氦氣,等150隻氣球充好氣後就準備在活動開始那天當著全市人民的面一起放飛。克利夫蘭的市民對放飛氣球活動早就迫不及待了,他們從來沒看過150萬個氣球一起放飛的情景,如果計劃成功上百萬隻五彩繽紛的氣球一起飛在天空一定很壯觀,想到這很多人都是拖家帶口準備去看。
9月27日,放飛氣球的日子終於來了,街頭上早早站滿了來看熱鬧的人,按照原計劃,慈善機構會將氣球的繩子一起放開到76米高的網罩,等150萬隻氣球全部放開後,網罩撤掉氣球就能一起飄向天空,由於氣球是惰性氣體氦氣而不是以往的氫氣,氣球聚集在一起不會產生劇烈反應。
慈善機構什麼意外都想到了,唯獨沒料到天氣,就在他們快要放飛氣球的時候,氣象臺傳來克利夫蘭即將迎來暴雨的消息。慈善機構明知道暴雨可能會來,但前期炒作炒到整個美國都知道他們要放飛150隻氣球,如果這時候取消活動,他們不僅要丟掉面子還要損失活動經費,所以硬著頭皮也要放飛。
到下午2點,150萬隻氣球的繩子全部鬆開,網罩也隨之撤掉,氣球一湧而上飛向天空,市民都舉著自己的相機記錄這美好的一刻,家人之間、朋友之間都在合影留戀,沉浸在幸福的海洋當中,他們壓根就沒想到厄運往往在一瞬間就來了。
突然之間,天空傳來「噼裡啪啦」的聲音,暴風雨還是如期而至,雨水瘋狂打在氣球上,氣球受到雨水的打擊和冷空氣影響,氣球不往上飛了,而是一起下墜,掉落在馬路上、湖泊、地面,半空中也還飄著一些氣球。
馬路上的司機好端端地開著車,幾秒鐘時間就發現有氣球撞擊到他們前擋風窗,而且還不止一隻氣球擋住他的視線是好多隻,馬路上的司機都被氣球擋住視線,導致車子連環相撞。
本來正常航行的飛機也受到了視線阻撓,不得不停飛半小時,而湖泊裡的漁民也好不到哪去,有兩個漁民還因為喪失方向失蹤,直升機飛到上空去搜救,卻因為滿湖泊的氣球根本看不到人影,錯過了救助漁民的最好時機,導致他們溺水而死。
慈善機構本來是出於助人的好意才舉辦這場放飛氣球活動,結果卻正好相反,至少造成兩個漁民喪生、一場車禍發生、千萬個飛機乘客不能按時登機,這還是看的見的危害,看不見的危害還有那150萬個氣球造成的汙染、小動物可能誤食氣球噎死、或者受到氣球驚嚇產生心理陰影等等。
那場慈善會換來了75萬善款,遠遠比不上全社會各種經濟損失,後世的人也吸取到教訓不敢輕易去破同時放飛150萬個氣球的吉尼斯紀錄,因此這個記錄至今無人打破,小編希望這個記錄還是永遠不要打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