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人要是與一個非英語國家的外國人相愛並想要走進婚姻殿堂,那恐怕他們的伴侶將拿不到籤證,如果不會說英語的話。
在周二的聯邦預算案中,政府表示,他們將為獲擔保移民澳大利亞與伴侶結婚的籤證申請人、以及擔保人引入英語語言測試,如果他們是來自非英語國家的永久居民。
預算文件稱,「這些變化將有助於支持英語語言習得,增強社會凝聚力和經濟參與成果。」
這項措施預計可為政府節省490萬澳元。
來自坎培拉、30歲的切爾西·桑卡爾(Chelsea Sonkar)已經為她來自印度的30歲的丈夫桑傑·桑卡爾(Sanjay Sonkar)申請伴侶籤證。
過去一年裡,切爾西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獨自撫養一歲的兒子,由於疫情大流行,邊境關閉,桑傑被困在了印度。
切爾西說,對於什麼才是適合澳大利亞人的丈夫或妻子,政府發出了一個明確但令人反感的信息。
她說,「我的本能反應是,政府更喜歡想要融入澳大利亞社區的配偶類型。它發出了一個非常強烈的信息,那就是不歡迎來自貧困背景的配偶。」
切爾西相信,桑傑一定能通過口語考試,因為他是一名導遊,能流利說好幾種語言。但她擔心,如果是筆試,他將處於不利地位,因為他16歲時就輟學了,當年他的父親生病,他不得不賺錢養家。
切爾西還說,此前伴侶籤證的要求除了最低8000澳元的申請費之外,政府還要花費兩年多的時間來處理這一籤證,並需要大量的文件來證明這段關係是真實的,但現在又多出了這一要求。
她表示,「對此我很生氣,因為我們本就已經拼盡全力,現在又遇到了另一個障礙。」
這些改變受到了反對黨多元文化事務發言人賈爾斯(Andrew Giles)的批評。
他說,「英語水平不能用來檢驗一個人的愛情。這些變化來得毫無預兆,沒有諮詢也沒有解釋,它把我們帶回了20世紀50年代……為什麼澳大利亞政府就不能讓伴侶團聚,而要做這樣的事呢?」
埃利奧特(Amelia Elliot)經營著一個在線支持和遊說團體,該團體旨在幫助那些試圖為伴侶申請籤證的澳大利亞人。埃利奧特說,政策的這種改變「純粹是歧視」。
「它規定我們不能愛我們所愛的人,相反,我們必須根據預算政策結婚。這個政府把跨國婚姻視為二等公民,這種做法必須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