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熱門網文改編,不少粉絲的第一反應是「千萬別用什麼唐嫣、鄭爽、古力娜扎的」,小花們什麼角色都一樣反應的演技實在不敢讓人恭維,但製作方和出品方們還是孜孜不倦的搶那幾個人,一個傻白甜就承包了所有男神。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只能稱之為這是目前的市場規律所決定的。廣州日報的一篇題為《擔憂:唐嫣<琅琊榜2>任女一號?<建軍大業>清一色小鮮肉》的報導中提到,儘管之前有很多成功的範例,但更多的是製作方實在無法改編出比肩原著的影視版本,於是順應年輕觀眾的喜好,利用粉絲和演員之間的黏合力,在資本和網際網路的互推之下,播完就完,獲利就走。
在關鍵的選角階段,為了適應年輕觀眾的審美,業內基本做法就是,尊重粉絲民意,誰人氣高,誰就有最多機會做主角。談到張藝興、陳偉霆擔任《老九門》的主角,著名製作人白一驄表示,「雖然我們也要考慮演技因素,但目前來看不現實,因為最終也要有利於銷售和發行的便利程度。(選角偶像化的現象)是一個殘酷的事實,這是廣告主和觀眾的選擇,電視劇銷售現在還處在B2B(企業對企業)的階段,所以是哪個演員人氣高,哪部戲就好賣」。
《瀝川》在選角時當然也會考慮「好不好賣」這個問題。在挑選王瀝川的演員時,劇組先將範圍鎖定在了有外籍背景的男演員中,而那時的高以翔還沒有和志玲姐姐拍《101次求婚》,能在內地喊得出名字的角色也只有《勝女的代價》中的「高子齊」。在經紀人的推薦下,《瀝川》的製作人周恬發現了高以翔「蘇」的一面,「雖然當時大家都覺得以翔演技比較稚嫩,但我卻被他的眼神打動,王瀝川是個內心戲很多的角色,飾演者的眼神真得非常重要,這是考量的關鍵。」
在敲定高以翔出演瀝川角色之後,從商業的角度考慮,製作方希望找比較紅的女演員來搭戲。但對於製作人周恬,還是沒能過心裡那一關,依舊決定以還原書中角色的程度最高來考量,不管紅與不紅。她在採訪時這樣描述當時的過程「後來見面,她從另一個組裡匆匆忙忙趕來,洗了頭,還溼漉漉的,給人的感覺很自然,像鄰家女孩。就是這份清新、自然和真實讓我們下定決心讓她來演小秋。」
最終影迷給出的反應也證明了當初選角的正確性,在豆瓣的熱門短評中,頂到最高的評論是這樣的「高以翔紳士氣質爆鹿晗李易峰9條街」,後面跟了四個感嘆號。其它的熱門評論也不外乎對男女主角完全演出了心目中的瀝川小秋的讚嘆。
關於選角,正如本劇的出品人徐雲所言,「當年的《還珠格格》、《士兵突擊》、《激情燃燒的歲月》等好劇在當時都沒有大咖,不也被觀眾高度認可嗎?關鍵要了解作品與市場,給自己的作品找個合適的人家嫁出去。否則,長得好,未必嫁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