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聯體是指一定區域內由不同類型、層級的醫療衛生機構有機組合,形成協作聯盟或醫療集團,成為利益共同體與責任共同體。患者在醫聯體內可以享受到基層醫療機構和醫院間的雙向轉診、結果互認、專家社區坐診、遠程會診等便捷的優質診療服務。
在分級診療大政方針下,一時間,連橫合縱,醫聯體成為廣為推崇的協作模式。其中,2011年1月28日,上海首個「區域醫療聯合體」在盧灣區籤約啟動,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領銜,帶動、整合區域內的6個一二級醫療機構,共同為醫聯體內的居民服務。
從2013年到2016年末,在北京市區域內,全面探索城區醫聯體服務模式和郊區醫聯體服務模式。在2013年11月-2014年6月的試點探索階段,按照北京市目標要求,城八區都要實現1個醫聯體籤約並運行。
時間推進至2017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指導意見,全面啟動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推動醫療資源下沉,病人雙向轉診,逐步緩解看病難。
近年來,醫聯體在全國如雨後春筍,探索不斷。目前,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是最為典型的四大醫聯體模式。四種模式各有利弊,互為補充,在醫聯體探索和推進中發揮著相輔相成的作用。
然而,這不過是個「開場秀」,究其實質,也只是主要服務於醫療維度的區域聯動,伴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快速展開,醫聯體的構建也將從「以醫院為重點」向「以基層為重點」轉變、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由此,相關的協作機制、評估機制、利益導向機制和創新模式也將面臨全線升級。
而如何「共建共贏的醫療生態圈,做實醫聯體」,是醫療領域關注的話題。基於此,5月24日~26日,在上海舉辦的「中國醫院院長年會第二屆智慧醫院峰會」上,專門組織了以「連橫合縱」建設區域聯合體為主題的論壇。
屆時,來自北京、上海、山西、吉林、台州等地的多位專家將分享他們組建醫療聯合體的探索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