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績

2021-02-26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在過去的五年內,北京科技創新建設中心取得突出成效,在多個世界排名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今年9月19日施普林格·自然與清華大學聯合發布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顯示,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在全球30多個城市和都市圈中位列第五。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2020》顯示,北京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4位。

 

12月11日,《中國日報國際版》刊發整版宣傳報導,聚焦「十三五」期間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就。

 

版面第一條稿件集中報導了北京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發展,研發實力在多個領域處於全國領先。

 

去年,北京在研發方面的支出達2233.6億元人民幣(折合339.7億美元),佔全市GDP的6.31%。

Beijing’s expenditur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ached 223.36 billion yuan ($33.97 billion) in 2019, accounting for 6.31 percent of the city’s GDP.

同年,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超過2.7萬家,與2016年相比增長了約56%。

In the same year, the number of national-level high-tech enterprises across the city exceeded 27,000 an increase of about 56 percent from 2016.

 

北京亦莊開發區大族廣場。圖片作者:張喬/for China Daily

 

北京重點發展信息技術和生命科學等重點產業,如今已成立了包括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和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在內的一系列新型研究機構。

Focusing on key industries such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fe sciences, Beijing has built an array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cluding the Chinese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 and the Beijing Academ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全市提交了近22.6萬份專利申請。每1萬人就有132項發明專利,居全國城市排名之首。

Official data showed that nearly 226,000 patent applications were filed in the city last year. For every 10,000 people in Beijing there were 132 invention patents, ranking first among cities in the country.

 北京不僅具備國內創新者的理想環境,還致力於在高科技領域吸引外國企業並促進國際合作。

Not just an ideal environment for domestic innovators, Beijing is committed to attracting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high-tech field.

截至2019年底,北京擁有包括微軟亞洲研究院、東芝研發中心在內的超過560家外資研究機構,在北京啟動了諸如英特爾開放創新中心、中國-義大利創新中心等多個跨國項目。

By the end of 2019, Beijing was home to more than 560 foreign-fund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cluding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and Toshiba’s R&D center. Many cross-border projects such as Intel’s open innovation hub and the China-Italy innovation center were launched in Beijing.

統計數據表明,2019年,高新技術企業附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約為24%。

Statistics showed that high-tech industries』 added value contributed about 24 percent of the city’s GDP in 2019.

去年,中關村科技園區總收入達到6.5萬億元,與2016年相比增長了41%。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 generated revenue of 6.5 trillion yuan last year, up about 41 percent from 2016.

在取得顯著進展的基礎上,北京將繼續努力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推進「三城一區」主平臺的發展。

Based on the remarkable progress, Beijing will continue its efforts to build a sci-tech innovation center with global influence and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s major innovation facilities — 「three cities and one area」.

「三城一區」即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以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創新產業集群示範區(順義)加速發展,已成為創新創業的高地,立起了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四梁八柱」。

 

第二條稿件詳細介紹了《全球科技創新指數2020》中的關鍵結論,以及各行業專家學者的分析。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由清華大學與施普林格·自然編制,於9月在2020中關村論壇上發布。

The 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 2020, comp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Springer Nature, was released at the 2020 Zhongguancun Forum in September.

根據該報告,北京在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兩項指標上表現優異且相對均衡,並在人工智慧專利領域成績斐然。

The report said Beijing had made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frastructure and increased its capabiliti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玄兆輝(Xuan Zhaohui, a researcher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表示,該報告綜述了全球30個城市及城市群,建立了以科學中心、創新高地、創新生態系統等三方面為核心的指標體系,對全球創新中心的研究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The report, which reviewed 30 cities and city groups worldwide, has established an index system focused on three aspects — science centers, research strengths and influence, and innovation ecosystem — and made a pioneering contribution to the research into global innovation hubs.

北京擁有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以及10所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總部設在北京,其擁有完備的科研體系和均衡的學科分布。

Beijing boasts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such as Peking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10 world-class research institutions. Beijing-headquartere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a complete scientific research system and balanced subject distribution.

該報告表示,北京每百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數遠遠超過全國其他任何城市。

Beijing’s index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ersonnel per 1 million people far outnumbers that in any other city nationwide.

專家稱,該報告還提供了新的視角,即隨著科技革命、產業創新和數位化進程的推進,世界創新格局正在重塑,主要國家都在競相打造創新樞紐。

The report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as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a shift to digitalization are reshaping the world innovation landscape and major countries are competing to create innovation hubs, experts said.

北京懷柔科學城創新小鎮 何嶸/for China Daily

 

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院長穆榮平(Mu Rongping, dean of the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at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認為:「有必要構建一個科學且穩健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測度指標體系,以把握世界創新格局變化之源動力,及時調整我國創新發展政策。」

It is necessary to create a sound global tech innovation hub index system, which is conducive to keeping our finger on the pulse of the original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changes in the world innovation landscape and enabling in-time adjustments in China’s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policies.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院長、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Guan Chenghua, dean of 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head of Capit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認為,該指數從全球創新網絡中的位勢來剖析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內涵,並從當前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功能出發,用科學中心、創新高地、創新生態三個維度進行評估,是一種全新的角度,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The index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novation centers through the rankings in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and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to assess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sci-tech center’s functions, focused on sci-tech innovation center, research strengths and influence, and ecosystem.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梁正教授(Liang Zheng, a professor with the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at Tsinghua University)認為,該指數特別關注創新前沿性與引領性,比如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利申請與合作網絡信息通訊、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領域的創新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數量。

The index gives special attention to frontier and steering innovations, such as patent filings and cooperation networks in the field of AI, and numbers of innovative businesses and unicorn companies in the emerging industries including IT and biopharmaceuticals.

梁正補充,這樣可以更加準確地反映出科技創新中心在未來的成長空間與發展潛力。

That can give a more accurate account of the futur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a sci-tech innovation center, Liang added.

本文為推廣

相關焦點

  • 創新合作 | 北京捷世智通股份有限公司參觀銀川中關村創新中心
    8月18日,北京捷世智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執行總裁唐斌,文化中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韓停基,太原申威科技有限公司總顧問石偉等一行參觀銀川中關村創新中心
  • 北京小湯山醫院開展醫學科技創新英文風採大賽預演活動
    為助力首都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進一步提高全體醫務人員踐行醫學科技創新的英文水平,展現我院職工學術英文風採,備戰市醫管局
  • 【11月5日 | 北京】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中央研究院科技活動----智慧機電一體化設計技術講座
    主辦單位: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中央研究院、中國安裝協會承辦單位
  • 中關村矽谷創新中心成立,各大媒體如是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報導中關村矽谷創新中心開幕《人民日報》2016年5月13日 第10版刊文《北京日報》2016年5月13日第4版刊文《金融時報》2016年5月13日第3版刊文新華網、新浪網、鳳凰網等門戶網站也紛紛報導北京日報訊(京報集團記者 樊一婧)位於美國矽谷核心地帶聖克拉拉市的中關村矽谷創新中心於當地時間
  • 【新聞】科技創新助力生態環境保護
    圖為2019年技術大會會議現場盛況本次技術大會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交流中心、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等單位共同舉辦,以「創新升級產業重塑,助力汙染防治攻堅戰」為主題。會上,清新環境副總裁高春山與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處長唐豔冬、上海巴安水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春霖、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劉澤軍等環保界各路大咖,共同圍繞「科技創新支撐汙染防治攻堅戰」的話題進行高端對話和深入交流。
  • 北京-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項目交流系列活動(第三場) 嘉捷科技園專場成功舉辦
    為連接北京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交流,多渠道促成「雙創」成果交流與落地,同時積極響應2020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的號召,圍繞「創新引領創業
  • 園區新聞 | 聚焦長三角科創建設,寧波國泰智能製造產業創新中心正式籤約
    寧波國泰智能製造產業創新中心的正式籤約是國泰創投集團與奉化區深度合作的又一成果,創新中心將設立「科創團隊」孵化器平臺、「小而美」苗子企業加速器平臺以及「產業研究院實驗室平臺」,分別負責引進優秀的人才團隊及科創項目、加速孵化苗子企業成長以及高校科技創新成果的有效快速轉化,多層次地推動科創產業在寧波奉化落地成長。
  • 公司1項科技成果獲評「2020年工程建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近日,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在北京科技會堂召開「2020年工程建設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我公司的「高速鐵路大跨度極不對稱轉體鋼管混凝土拱橋關鍵技術研究
  • 科技動態|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昆明)科技國際合作交流大會開幕
    2019年9月3日,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昆明)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大會在昆明開幕,來自金磚各國的科技創新與技術轉移專家、中國前駐金磚各國資深外交官
  • 關注|北京新橋公司入選交通運輸部行業研發中心
    序號認定方向認定單位參加單位推薦單位1交通運輸自動化作業技術四川省鐵路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四川智能交通系統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川藏鐵路國家創新中心、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三安科技 — 促進發展有機農業,建設美麗鄉村
    出席論壇的有國內外專家學者: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李召虎、國際有機運動聯盟亞洲主席周澤江、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寧秋婭、農業部財會服務中心副主任安曉寧、農業部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羅斌、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躍高、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胡霞以及山西省農業廳董希德副廳長等。
  • 清華SIGS承辦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
    10月16日,2020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
  • 楊海成:製造業知識服務中心建設與探索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楊海成作報告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楊海成當選為中國製造業知識服務聯盟秘書長
  • 2020「絲路大V打卡最新北京」活動啟動,見證北京作為和中國力量
    來自哥倫比亞、克羅埃西亞、埃及、法國、義大利、瑞士、南非、英國、美國等國家10餘名國際大V在接下來的四天,將深入了解北京在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科技文化創新、生態環境改善等方面的新成就,並通過視頻直播、文字報導等形式向世界展現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國際化大都市。
  • 蔣立紅:科技創新驅動企業轉型升級
    來源:建築產業現代化網摘要2017年5月25日,由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和中建管理學院共同主辦的裝配式建築工程培訓班在北京舉行了開班儀式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與設計管理部總經理蔣立紅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轉型升級》為主題進行了講解,主要圍繞中國建築的使命、中國建築業發展趨勢、中國建築科技創新主攻方向以及中國建築未來科技遠景展望等四個方面對中國建築的轉型升級方式與方向進行了系統的闡述。
  •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二十一世紀創新規劃設計研究院領導到訪中潤華通
    ,at the meeting 5月20日,科技部重大專項辦公室原巡視員、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理事長劉玉蘭女士,二十一世紀創新規劃設計研究院執行院長王仕濤先生、副院長竇曉萍女士等一行人到訪中潤華通實業有限公司北京總部。中潤華通創始人江瑜女士、事業合伙人王詩茹女士等領導熱情接待了劉玉蘭秘書長一行人。On May 20, Ms.
  • 科技動態 | 雲南館「亮」相2020浦江創新論壇全球技術轉移大會
    本次全球技術轉移大會由科技部、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導,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上海市科委等部門和單位主辦,是浦江創新論壇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內首個以「創新需求」為主題的科技展覽,旨在建立「匯聚全球創新資源、助力中國創新」的橋梁。
  • 2020 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大會「美麗中國·大數據與可持續發展」專題研討會精彩回顧(一)
    2020年10月22日,作為2020 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大會的重要環節, 「美麗中國:大數據與可持續發展——暨新興信息技術在生態環境領域創新應用
  • 歐卡智能榮獲「共築夢想、創贏未來」2020年生態環境產業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二等獎
    2020年生態環境產業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已於9月25日在深圳市天安雲谷國際會議中心圓滿落幕。經過上午激烈的角逐,歐卡智能在本次大賽總決賽中取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得到了生態環境部、深圳市政府、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生態環境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和創新創業者們的廣泛支持與關注。
  • 環球墨非 | 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充分發揮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領導示範作用,提升文化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