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路綠柳扶風中,來到深州市金鷹樂器廠,筆者看到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職工們正在生產線上調機器、切割黑管、打磨產品……隨著一批價值近千萬元的貝低音單簧管訂單交貨日期日益臨近,他們日夜不停三班倒地忙碌著。該廠總經理王建新有點兒自我解嘲地笑著說:「說起來也不是什麼大活兒,不過大幾百支,但是這些產品全部是打入國際高端市場的。」
他拿起一支精美的黑管,介紹說,這是一支貝低音單簧管。一支普通黑管價值300多元,一支高檔黑管價值千元左右,並且在當前國際經濟發展條件下,市場低迷。但是一支貝低音單簧管價值可達到14000多元,利潤是普通黑管的200倍,是高檔黑管的50倍,而且市場走俏。他笑眯眯地說:「黑管在國際市場發生的命運變奏緣於一場與日本客商的賭約。」
王建新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從事黑管樂器的製造生產,當時利潤比較可觀,西洋樂器生產廠家越來越多。但隨著市場的開放和競爭,國內西洋樂器生產已經進入低利潤階段,訂單明顯減少,國外客商越來越挑剔。「說白了,咱們生產的所有樂器,都是給外國學生等一些人拿來把玩或者練習用,用完就扔,不是給專業人士用來演奏的。但是德國等一些西方國家的樂器製造大師製作一把小提琴、一支薩克斯價值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相比之下,我國生產的西洋樂器附加值太低,發展空間有限。」
金鷹樂器公司與日本客商有著長年的貿易關係,彼此來往頻繁。在一次與日本客商閒聊過程中,日本客商提到作為黑管品類之一的貝低音單簧管在國際樂器市場是一個冷門,核心技術掌握在少數國外大師手中,利潤相當可觀。王建新神色一亮,當時表態他能生產。日本客商哈哈大笑說:「閒談可以,衝動不能解決問題。」雙方越談越較真兒,日本客商說:「這樣,給你一年的開發時間,只要質量合格,我包圓兒推銷。」王建新一拍胸脯說:「不用一年,三個月就可以!」這一下子震住了日本客商,他當即表態,只要三個月能拿出合格的貝低音單簧管,將不惜一切代價在國際市場推銷。就這樣,雙方達成了口頭協議。
「我不是頭腦發熱,咱們專攻黑管生產近20年了,所有黑管的基本原理是一樣的。咱們有信心!」王建新說。話是這麼說,他立即著手搜集所有國內外黑管樂器的相關材料,同時到上海、北京以及德國法蘭克福舉辦的國際樂器展銷會觀摩學習,深入研究。在那三個月裡,王建新和工人師傅們一起夜以繼日地蹲守在生產車間,一點一滴地進行技術革新、改良,從音高、音頻等各方面不斷進行調試,從內部零件、外觀等各個細節綜合改進……兩個多月時間,一支標準的貝低音單簧管誕生了。他拿出來讓日本客商鑑定,通過日本專業樂器鑑定機構認定:他生產的貝低音單簧管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當即雙方籤署書面協議:日本客商5年內包銷。僅去年半年的時間,該公司的銷售額就超過1000萬元。隨著貝低音單簧管在國際樂器高端市場的一路暢銷,深州金鷹樂器廠實現了一個鄉鎮民營企業的華麗轉身。
回味起貝低音單簧管的整個發展歷程,王建新意味深長地說:「技術為王,革新為聖。要想突破自我,實現企業的跨越發展,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到手,不斷挑戰自我,不斷創新。當然,能走到這一步還多虧了那個『國際賭約』!」 衡水日報(強朝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