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襲發往後,臉書(Facebook)也加入到反恐鬥爭中,只不過,他們似乎找錯了打擊目標。
據外媒報導,周二下午,一位名叫伊西斯•安查麗(Isis Anchalee)的舊金山工程師在推特上抱怨,她的臉書帳號被官方封鎖,很可能是因為她的名字叫Isis。
就是她……
安查麗說,為了證明我真的是我,她向臉書發去了護照掃描件,證明自己真的叫Isis。如此努力3次後,才如願解封。
8個小時後,臉書研究員阿米德•法利瓦公開道歉。
全世界叫Isis的姑娘都該不淡定了,就有人在網上發起請願,請媒體不要稱呼恐怖分子ISIS。
「叫伊西斯的女子千千萬,求媒體不要用我們的名字稱呼恐怖分子了」
也不是不可能,美國去年12月宣布為照顧阿拉伯盟友感情,也為打擊恐怖分子「建國」的氣焰,改用「達伊沙」稱呼伊斯蘭國,即DAESH譯音。達伊沙在阿拉伯語中含有貶義,諧音令人聯想起「用腳踩扁東西」與「播種不和諧」。
恐襲觸發的恐懼可以理解,更多人歸咎於臉書政策的不合理。
今年早些時候,臉書強化了實名制,很多人都給跪了……
比如規定用戶不得在自己的名字中增加額外的符號或字母,以及「任何冒犯性的文字」。
比如臉書能在未經本人許可的情況下更改一些邊緣群體的帳戶名,這給米國土著居民、LGBTQ群體成員和性暴力受害者帶來不便,因為暴露自己可能會有危險。
再比如用戶可以匿名舉報他們認為的假帳戶……
一戶叫 「阿凡達」(Avatar)的人家就遭了秧……
豈有此理!
開玩笑,其實是這兩位……
還有姓「Kiss」的,被臉書說她的姓「太有暗示性」……
腦中一堆日本人名在翻滾……
「連線」的作者Nadia Drake分析,一旦被不懷好意的人利用,這政策會給潛在的騷擾者提供便利。想想微信的用戶舉報功能……
Nadia Drake自己也給臉書的政策跪了。
6月份的時候她在「連線」發文稱,自己的帳戶被封,照片和朋友都沒了,檔案也去無蹤。這可比短暫封號麻煩得多。
表面的麻煩還是其次,Nadia認為這涉及倫理問題。
Nadia 說:「新政策的部分動機是為了減少冒充名人的帳號和給寵物註冊帳號。但這讓臉書有權關閉真人的帳號。」
臉書想要創造一種「真實的」在線社交環境,但Nadia覺得,「真實本來就是複雜的、有語境的。」 Nadia嚴厲地批評:臉書認為他們有權利定義真實!
結果就是,你不得不向臉書證明,我是誰?誰是我?我是我嗎?我會不是我嗎?…………
你不得不向臉書證明自己是自己
這項政策已經收到成噸的抱怨,臉書也在想辦法改善。
不想刪的可能被刪,想刪的也可能刪不掉。此前美國一位痛失愛女父親要求臉書刪除女兒與兇手的合影,臉書卻說:用戶已死,有事(只能)燒紙……因為臉書的政策是用戶去世則帳號永久凍結,不能更改。
話說,傳言臉書將接受更多用戶的考驗,所以臉書要加油哦~
觀察者網系華語地區首屈一指的政經資訊新媒體。
24小時滾動更新,每日獨家熱點評論,私人定製外媒內參,政治波普情趣閱讀,不同凡響資訊體驗!
網站轉載合作請洽客服QQ:2920915625
小編工資已與此掛鈎,一贊一分錢,求!戳!↓↓↓
長按炫彩二維碼免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ID:guanchacn)
「點擊閱讀原文->訪問www.guancha.cn感受超凡資訊體驗」
回覆:招聘 了解如何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