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知識:是不是只有母蚊子咬人,而公蚊子不咬人?

2021-02-12 老譚說農業

現在天氣是越來越熱,蚊子也逐漸猖獗了起來。這不在武漢這邊,夜間蚊子就已經開始嗡嗡作響了呢,前一陣子夜間睡覺沒有點蚊香,結果早上起來臉上被叮咬的大片紅點,最初自己還不知道怎麼回事,朋友看到問起來紅點才意識到蚊子叮咬後的結果,趕緊點上了蚊香。

說起蚊子叮咬,有朋友說蚊子對不同血型有所偏好,也有朋友說咬人的都是母蚊子,公蚊子是不會咬人的,是這樣嗎?大家對此是不是認同呢?帶著這兩個小疑問,科學興農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是否屬實。

蚊子叮咬同血型有沒有關係?

每逢夏日蚊子猖獗的時節,媒體人也會是不是的爆出某某血型更加容易被蚊子叮咬的報導,不過有趣的是似乎A、B、AB、O四種血型的朋友都曾經有幸上榜,這是不是意味著蚊子叮咬同血型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僅僅只是同個人體質有些許關聯,比如說高矮胖瘦以及皮膚的油脂性或許這些方面的差異才是蚊子叮咬偏好的點吧。

針對蚊子叮咬同血型的關係,在上世紀70年代研究人員還找了102個血型各異的人作為受試對象,將這些人的胳膊分別塞進一個裝有20隻蚊子的箱子裡,10分鐘之後,看看這些人叮咬情況,專家得出容易被蚊子叮咬的血型排序是O>B>AB>A。不過這個結果還是沒能夠讓大家信服。

因為在之後還有類似的重複性實驗,並未得到上述一致性的結果。而今通過對蚊子叮咬特點以及觸角感知等更進一步的認知,普遍認為蚊子在選擇叮咬目標的時候更多的是根據特定人群所產生的氣味信息,比如說胖人油脂性氣溫較強,這樣的氣味信息對於蚊蟲叮咬有較高的判斷權重,至今在醫學界以及科學界對於蚊蟲叮咬同血型的關係似乎都尚未有一個權威性的定論。

咬人的才是母蚊子?

關於這個問題答案還是比較明確的,因為雌雄蚊子兩者之間的口器具有較大的差異性,相信各位看官看過之後,或許對母蚊子咬人,而公蚊子不咬人就有更深的理解了。

雌蚊子在進入成年之後卵巢發育需要很強的營養支撐,這一點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有所體現,比如說植物在進入生殖階段營養供給不足不會開花,而對於蚊子來說似乎同蜜蜂更為相似,工蜂與蜂王的染色體相同,但是由於蜂王食用蜂蜜發育成為了蜂王,而工蜂採集花粉也就卵巢退化發育成為了工蜂。對於母蚊子來說,如果不吸食人血或者動物血液的話,其卵巢是無法發育並繁衍後代的。當然這不是母蚊子吸食血液的絕對原因,但是吸食血液卻是蚊子繁衍所必須的條件。

母蚊子頭部有兩根天線一般的觸角,觸角的毛毛比較少,下顎則有六根細尖的口針組成,在吸血的時候,下顎的針會刺入皮膚,其他的口針隨之進入吸食血液。正是這一點使得母蚊子才能夠順利地吸食到血液。然而對於公蚊子來說,觸角毛毛密集,雖說體型比母蚊子大出3倍的樣子,但是其下顎短小,是不具備刺入皮膚的能力的,自然也就無法吸食血液。因此對於公蚊子來說,他們基本上是以採集花蜜,或者植物莖稈葉子汁液為食。

綜上來看,蚊子叮咬什麼人同血型沒有什麼關係,大家今後也不必過多的抱怨自己爹媽遺傳不好,導致自己過分的被蚊蟲叮咬。而關於蚊蟲叮咬是母蚊子的說法這一點確實是可以得到證實的,畢竟公蚊子是不具備叮咬刺破皮膚能力的。

相關焦點

  • 樓層越高蚊子越少?到底住幾樓才沒蚊子?
    【九叔劃重點時間】1.蚊子尋找人主要靠二氧化碳濃度,所以交個新陳代謝高的朋友可以有效避免自己被咬2.母蚊子為了生孩子才咬人吸血,而且一次受精終身懷孕,公蚊子只吸花蜜3.驅蚊手環就是把驅蚊液塗上去而已,略有智商稅感覺,可以買但沒必要,有錢人隨意選擇4.驅蚊液和防曬一樣,需要補塗,所以別忘了補塗去怪驅蚊液沒用5.有電蚊香液就別選擇蚊香了,畢竟燻是真的毒性大些也是真的最後願大家都做個夏日裡的蚊不叮參考資料:1.蚊子真的愛叮O型血的人?
  • 【微知識】咬你的到底是公蚊子還是母蚊子喃?
  • 冷知識分享:為什麼到了冬天蚊子就消失了?
    第二天起來的時候,小寶問清歡媽媽:「媽媽,你昨晚是不是忘記把滅蚊器打開啦~」清歡媽媽笑著道:不是媽媽忘記了,是因為冬天蚊子都消失了,就不需要滅蚊器啦。小寶疑惑道:「那冬天的時候,蚊子都去哪了呢?」不知道你們是否也發現這個現象了呢?為什麼冬天的時候蚊子都消失不見了?
  • 晚上睡覺蚊子吵,點蚊香又不健康?學會一妙招,夏天安穩睡個好覺
    夏天到了之後,伴隨著高溫而來的,是一群群讓人厭煩的蚊子。相信大家和我一樣都有這種體會,蚊子最煩人的地方不是它咬人,而是它吵人。
  • 谷歌將釋放2000萬隻致不孕不育的蚊子,用交配讓蚊子斷子絕孫!
    還真有2000萬隻蚊子!?首先,這些蚊子都是不吸血的公蚊子~這種細菌存在於自然界中,對人類毫無影響,對蚊子就一點都不客氣,直接可以讓他們斷子絕孫...研究團隊將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細菌的公蚊子投放出去,和那些會到處留情的母蚊子交配,進而將病菌傳染給母蚊子。
  • 這個是不是叫內部不可調和矛盾?居然可以放公蚊子來滅蚊
    眾所周知,蚊子是傳播多種疾病的媒介。而此舉就是旨在減少攜帶登革熱或寨卡病毒疾病的蚊子數量。該項目經過多年辯論後終於放行,但仍然引來環保團體的強烈抗議,他們警告說它有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還有一些活動人士警告,它有可能導致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甚至產生抗殺蟲劑的雜交蚊子。但參與研製項目的公司稱,轉基因蚊子對人和環境不會產生不良影響。
  • 深圳再爆244個蚊子窩,這些地方蚊子最囂張
    9月上半月,發現244個蚊子「黑點」9月16日,深圳市疾控中心發布了9月上半月(9月1日-15日)的全市伊蚊密度監測結果。在全市設置的447個監測點中,不合格的有244個,佔了55.59%。不僅咬人,還傳播疾病如此讓人深惡痛絕的蚊子到底要怎麼消滅(預防)呢?伊蚊最喜歡在有積水的地方產卵,而且要在水中孵化成幼蟲,過不了幾天,大花蚊子就會成群結隊從水裡飛出來咬人。不清乾淨積水,那就是自己在家裡養蚊子。
  • 蟑螂會咬人嗎
    那麼蟑螂會咬人嗎?蟑螂會咬人,但是它只會咬人體的皮膚毛髮,尤其是小孩那幼嫩的肌膚和毛髮,這是蟑螂比較喜歡的。蟑螂喜歡夜間活動。夜間,蟑螂會爬到人的身上咬人,這時會感覺到少許疼痛但並不嚴重。蟑螂的咬和蚊子的咬不一樣,蟑螂是有感染病毒的咬。所以,被蟑螂咬了後,發現皮膚紅腫、很癢,可以塗抹一些藥膏。
  • 遼寧海邊出現神秘咬人蟲,很多人中招
    夏季到海邊小心「看不到」的叮咬
  • 大連海邊出現神秘咬人蟲,很多人中招
    據了解,這種神秘的飛蟲屬於蠓類,俗稱「小咬」,蠓蟲飛行速度快且沒有規則,身體比芝麻粒還小,因其蹤影難以找到,故往往又被稱為「看不到」。前不久,李女士早上去海邊趕海,沒想到手、腿等裸露部位被咬了幾個包,開始李女士以為是被蚊子咬的,沒當回事,沒想到被咬部位卻奇癢難忍。
  • 最任性的發明:雷射打蚊子
    最好玩、最簡明、最通俗易懂的趣科學,盡在【漫科普】。小夥伴們,還不趕快關注【漫科普】跟我們一起玩耍?
  • 【常識】蟑螂咬人有毒嗎,怎麼消滅
    蟑螂咬人有毒嗎?蟑螂怎麼消滅?擺放蟑螂藥,絕蟑螂食物。各商店有售滅蟑螂的藥物,蟑螂習慣走重複路線,只要擺對位置,就能起到效果。蟑螂咬人嗎蟑螂一般選擇溫暖、潮溼、食物豐富、多縫隙的場所,這是蟑螂繁衍的4個基本條件。正常情況下都具備了這些條件,所以我們看到蟑螂無處不在。那麼蟑螂會咬人嗎?蟑螂喜歡啃咬各類東西,一般是不會咬人的。
  • 為了拯救國家,巴西政府每天讓幾萬隻蚊子交配
    但拉丁美洲蚊子太多,寨卡病毒肆虐,讓人們對裡約只敢遠觀,不敢遊玩:雖然寨卡病毒很快被攻克,但感染源「蚊子」卻不是一下就能消滅的:為了不讓小小的蚊子毀掉整個國家,巴西政府做出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決定:政府出錢,放生數萬隻公蚊。
  • 德國人:中國人最牛的一點,就是連蟑螂和蚊子都能用來賺大錢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經常都能夠化腐朽為為神奇,很多外國人不敢利用,不敢當作食材藥材的,中國人都敢,這一點就很好的體現在吃這一方面了,有些被外國人公認的劇毒食材在中國人手下也能變成美食。
  • 創意生活|emmm......這年頭還有人專門養活蚊子?
    日本綜藝節目《松子所不知道的世界》,嘉賓都是不同領域的達人專家,專門來為松子大人和廣大人民群眾科普「未知的世界」。少年用蚊子來填滿父親不在的空虛(假的)。關於蚊子的交配過程以及相關知識,浩大的信息量了解一下…
  • 民間傳說:會叫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你怎麼看?
    就是說遇到一隻是「虛張聲勢」吠叫的狗反而是很安全的,因為它只是叫叫嚇唬你,實際不會來攻擊,真正要咬人的狗根本不會用叫聲來讓你防備....其實這句話更多的是含沙射影,說的不是狗,是人!會叫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真的是這樣嗎?狗為什麼會叫?
  • 杭州夫妻夜遊西湖,卻被「大蚊子」嚇到!別怕,它們馬上就會消失
    「老蘇」姓梅,視頻是他在女兒朋友圈看到的,老梅說他看了好多遍視頻,這些蟲子不像飛蟻也不像蚊子,認不出到底是什麼。 老梅女兒小梅住在九堡,平日來西湖邊不多。前晚天清月圓還涼快,她和老公臨時興起去西湖邊走走。
  • 深圳吸人血的蚊子有37種!那麼問題就來了…
    ●山的那邊海的那邊也有一群小蚊子!●掐指一算 蚊子今年猖狂不了多久了!蚊子對溫度十分敏感,只有氣溫在20℃以上,它才會繁殖產卵,也就是才會吸血。預計10月下旬以後登革熱疫情可能出現減緩趨勢。如果今年廣東省出現暖冬,不主動防控的話,疫情還將持續。儘管蚊子的壽命只有一個多月,但其所攜帶的登革熱病毒至少能夠在三代間傳播。秋冬季不把越冬的蚊子和幼蟲消滅,來年開春,它的「孫子」很可能再次傳播登革熱病毒。●深圳的蚊子總數究竟有多少?
  • 美國科研團隊:二氧化碳或助蚊子「盯」上你
    點開上面小程序立即報名  發表在新一期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