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日報快訊:
淨水器市場魚目混珠,銷售人員用專業名詞繞暈消費者
① 自來水和純淨水,表面看不出任何區別。②銷售員將電解器放入自來水和純淨水中。③自來水電解開始出現變化。④自來水中出現一層墨綠色絮狀物,而純淨水電解後無變化。 速讀 淨水器不論是「活性炭」、「超濾膜」、還是「反滲透膜」,其淨水的基本原理都是過濾去除自來水中的泥沙、鐵鏽、細菌及懸浮物等物質,而電解質實驗更是偷換概念,誤導市民。
在某商場品牌淨水器櫃檯,銷售人員滔滔不絕地講述著淨水器的重要性,一邊說著淨水器效果,一邊開啟水循環演示專用純水機對淨水過程進行演示。緊接著,銷售人員接了一杯自來水、一杯淨化過的水,緊接著將電解器的兩根金屬棒,插入自來水和純淨水開始電解實驗。
約5分鐘後,純淨水並無多大變化,顏色只略微變為黃色。而自來水卻開始冒泡沸騰,並產生大量墨綠色絮狀物,且該絮狀物越積越多,形成厚厚的一層懸於水中,看著令人不寒而慄。
「純淨水沒有雜質,所以通電後也沒發生多大變化。自來水就不一樣了,大家都看到了,這一層東西,就是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即使是把自來水燒漲了,飲用後對身體也是不好的。
真相:電解水變渾濁與「髒」無關
「自來水真有這麼髒嗎?」很多市民看了所謂的電解水實驗後,都感到很恐慌,從而購買淨水器。
而業內人士介紹,其實電解水實驗並不能檢驗水髒與否,因為自來水中有礦物質,電解易變色,而純淨水中不含礦物質,因而電解不會出現反應。
「大家在購買淨水器時看到的電解水實驗,其實並不假,只是推銷人員把實驗原理歪曲了,誤導消費者,促銷淨水器。」一位不願理透露姓名,從事水行業多年的人士表示,實驗所用的電解器,兩根插入水中的金屬棒,一根是鐵棒,一根是鋁棒,實驗時鐵棒作為陽極,鋁棒作為陰極。
對於目前迎合消費者市場,以治病、美容為噱頭的淨水器宣傳,國家計生衛生委早在2011年就發文稱,從未批准過水礦化器、活化水、磁化水、頻譜水、水分子團水等這些功能的淨水器。並明確規定,涉水產品不得宣傳任何保健功能和治療功效。
此外,該專業人士還提醒,越來越多人開始注重健康、養生等生活方式的同時,對於魚目混珠的淨水器選擇,更應謹慎選購,在選購時應記住,不要被淨水器功能誇大而繞暈。
記者張曉莉攝影報導
防忽悠指南:電解自來水產生的墨綠色、棕色的絮狀物,其實是電解反應的三價鐵離子水解後的反應物,並非有毒有害的髒東西,大可不必感覺恐慌。
雖然不必恐慌,但是我們還得注意自來水中的餘氯及管道的二次汙染,水質不良可引起多種疾病。最好的辦法還是飲用健康礦物質水,適量的礦物質元素在水中的比例與在人體中的構成比例基本相同,容易被人體吸收,人體缺少這些元素就會造成營養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