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廣東佛山
一名兩歲男童和媽媽鬧彆扭,
被媽媽撇下後僅30秒
男童被一輛小車撞倒並捲入車底。
戳現場監控視頻↓
①兩歲男童和媽媽鬧彆扭,被媽媽撇在路中央
②僅30秒後,一輛駛入停車場的小車徑直朝男童碾壓過去
③媽媽發現,馬上跑回來不停拍打車大聲呼救。
④附近十幾位街坊路人迅速趕來,
大家合力抬起車頭,成功解救出被壓車底的男童。
最后街坊還用摩託車送男童和媽媽前往醫院,
目前孩子仍留院治療無生命危險。
視頻一出,網友都炸了……
別以大人的準則管教孩子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曾在《兒童的人格教育》一書中講到了對「熊孩子」單純使用「管教手段」帶來的弊病:
「人們常常以為,孩子哭鬧不講道理,是天生的氣質差異。其實不然,這些孩子在家中,從來沒有完整表達過自己的需要。
媽媽為他準備好了一切,他沒有感到需要講道理的需要,他能做的只是服從,從而喪失了真正需要講道理時的交流能力,進而喪失了社會適應能力。」
嘗試理解孩子,記住一點很重要——孩子並不是縮微版的大人,孩子並不會生來就知道世界的模樣,一點一滴的小道理和小知識都需要大人的教導。
英國心理學大師唐納德 W 溫尼科特舉過一個例子來講幼兒和大人思維方式的差異:
如果一個小女孩跟爸爸說「想要飛」,爸爸不會告訴他「小孩子不會飛」,相反的,他爸爸會把她舉起來,扛在頭頂上飛來飛去,再把她抱到柜子上面,讓她覺得自己好像一隻小鳥,回到了鳥巢。
溫尼科特指出,兩歲到四歲的小孩同時活在兩個世界中,一個是我們跟小孩分享的世界,另一個則是小孩自己想像的世界。這兩個世界重疊在一起,所以孩子能夠比大人能夠更強烈地經歷它。
總之,孩子本來就不知道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我們卻以大人的水平去要求孩子應對真實的世界,通過「管教」來要求服從,這顯然捨本逐末了。越早和孩子講道理(而不是談條件),孩子才更容易講道理。
來源於揚子晚報!
今日上饒整理編輯!
編輯:阿蓮
☎ 爆料合作: 18370366621
聯繫QQ :826715197 小編微信 :8267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