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少年」註定被時間稀釋,很不合群地長大,再跌跌撞撞地老去」。
《披荊斬棘的哥哥》一開播就佔領了話題榜,一群平均年齡40歲的哥哥們重新組隊出發,燈光啟幕之時,哥哥們一起出場唱響《笨小孩》,一張張兒時模樣的照片閃過,與初舞臺上發光的自己同框,「昔日少年,如期歸來」。
一群男性的節目會「油膩」「爹味」十足嗎?
前有因溢出屏幕的油膩感被全網吐槽的《追光吧哥哥》,讓不少觀眾有這樣的擔憂。但當節目播出後,這種擔心成了多餘的,沒有高高在上和中年油膩,在這個角鬥場中,實力顯然成了最流通的社交貨幣。
林志炫開嗓即封神,渾身散發著藝術家的高級感;劉迦的一曲《刀劍如夢》,用舞蹈演繹了什麼叫俠骨柔情;張晉的一段行雲流水的舞劍,實力呈現出武打演員的功底。當實力+闖勁+底氣+閱歷,這樣的搭配在一起,男性群像便會內在驅動地「去油」。
之前《浪姐》的播出引發了一連串的「女性職場困境」的性別話題,而楊笠的「普信男」梗也是一度將「性別對立」推到風口浪尖。
而今年當楊笠再次以「不能輕易調侃男性,如果非要調侃,只調侃成功的那部分」的性別話題回到公眾視野時,《哥哥》卻是完全不玩性別對立,而是把它作為一場「回憶殺」滿滿的仲夏狂歡。
雖然《哥哥》們的平均年齡達到了40歲,但有的卻不是年齡焦慮,而是時間沉澱下來的成熟審美和標準。
林志炫會以不吃辣不喝酒去保養嗓子,並且找到它的最優發揮時間段;言承旭也不再是《流星花園》中的道明寺,而是有著溫柔的反思和成長的弧線的言承旭。
近年來,有關舞臺上男性的審美逐漸固化,統一的髮型、形象、口號、人設。《披荊斬棘的哥哥》開播走向卻以更多元化去呈現,撕掉一段時間以來對明星幾近慣性審視的有關「年齡」「形象」的固有規則和標籤,呈現哥哥們多元的情調、趣味、審美、態度……總有什麼讓他與眾不同,成為自己。
以時間沉澱的人格魅力和有影響力能帶來共情的作品來接受市場考驗,而不是一味的立人設迎合流量,才能讓你在宇宙間不易被風吹散,經得住時間和群眾「顯微鏡」的檢驗。
這是一本令人精神歡愉的走心之作,有一點美學、有一絲禪意、有一抹世俗卻更有一份濃情。
文中提到:「我會老到有一天,不需要手錶告訴我,時間是如何自己消失,也不需要靠名牌手錶告訴周圍人類我的品味、格調、富裕程度和牛逼等級。」
每個人都應該有個篤定的核,這樣在宇宙間才能披荊斬棘,不易被風吹散,最終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金鷹湖濱天地二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