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健康和醫療保健監管機構表示,他們將拉長已經使用的新冠疫苗所需的兩次給藥的間隔時間——有可能長達三個月,而不是建議的三四個星期。
他們甚至表示,如果沒有匹配的疫苗,那麼人們接種的第一針和第二針疫苗可能來自不同製造商。
這一行動的目的是——希望在最短時間內能使更多的人接種,特別是英國當前面臨著傳染性更高的變異新冠病毒。
洛克菲勒大學的逆轉錄病毒學家Paul Bieniasz認為,英國正在複製他在實驗室裡做的實驗——在人體上培養出對疫苗有抗性的新冠病毒形式。
在元旦當天,Bieniasz發布了一篇諷刺性的簡評,概述了如何能使 Covid 疫苗「無能為力」:如果這是一個人的目標,通過推遲第二劑疫苗的接種時間,使每天面臨感染該疾病風險的數百萬人得到不完全的保護,這是關鍵所在。
「作為一名病毒學家,我擔心的是,如果你想製造一種抗疫苗的菌株,您要做的是在高度流行的病毒感染的縫隙中發展一群部分免疫的個體。」Bieniasz告訴媒體,「你基本上是在最大限度地增加病毒了解人類免疫系統的機會,了解抗體,學習如何逃避它們。」
日內瓦新興病毒病中心的冠狀病毒研究員Isabella Eckerle同意Bieniasz的擔憂,即英國正在增加所謂「疫苗逃逸」突變體的潛力。
Eckerle了解這種做法背後的公共衛生需求,但大量僅受部分保護的人連續工作幾個月讓她很擔心。
英國首先為年紀最大的公民接種疫苗。老年人的免疫系統功能不如年輕人。
Eckerle說,有些人在等待第二劑疫苗時就會感染新冠。
Eckerle表示,有報導稱部分接種Covid疫苗的人已經感染新冠,這也可能削弱人們對該疫苗的信心。
「我認為,如果我們不能好好使用這種疫苗,它將破壞整個疫苗學領域很多年。」Eckerle坦言。
猶他大學專門研究冠狀病毒的病毒學家Stephen Goldstein表示,在疫苗供應有限的時候採取英國的做法可能會帶來其他問題。
「如果我們用一劑疫苗給每個人接種.六周後,現在的保護效力只有30%,而我們在那時候沒有第二劑來提高他們的保護效力,因為我們已經在另一輪的第一劑疫苗上用完了他們的第二劑,這可能是一場災難。」他說。
「在我的內心深處,我真的希望我們能夠堅持原來的疫苗時間表,因為這是最安全的事情。」耶魯大學的病毒學家和免疫學家 Akiko Iwasaki在推特上表示支持英國的做法,「但看到現在發生的事情,我感到很沮喪,我們需要想出一些其他的方案。」
不過,Iwasaki表示雖然有理由相信,在某些情況下,用不同類型的疫苗進行增效可能真的有用——特別是如果第一劑疫苗是像阿斯利康疫苗這樣的疫苗,它使用的是一種無害的病毒,SARS-2的遺傳物質已經融合到這種病毒上——但這種方法在臨床試驗中根本沒有被研究過。
「如果他們只是隨機地這樣做,甚至不跟進這種合併接種的有效性,他們就是在浪費機會。」Iwasaki說,「如果這是某種試驗,我會感到更舒服。」
如果這次的做法成功,世界將學到很多東西。如果它失敗了,世界也將獲得重要的信息,儘管有些人可能要付出高昂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