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火車,大家都知道;但是「勒勒車」大家知道嗎?
▼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勒勒車」。▼
在草原上行駛沒有在城市道路行駛那麼的容易,草原上冬天雪深過膝,夏季草深,沼澤地多。常用的交通工具在草原行駛不方便。接下來我們就要請出被稱為「草上飛」的「勒勒車」了,「勒勒車」是蒙古式的牛車,是適應草原上的自然環境和蒙族的生活習慣而製造出的一種交通運輸工具。「勒勒」是趕車的牧民吆喝牲口的聲音。
勒勒車的
結構 ▶▶▶
勒勒車可以稱為交通工具中的「長腿歐巴」了,他的車輪直徑可達1.4米左右,(我的天呀!小編也想擁有這樣的大長腿)相當於牛身的高度。軸、輪都是樺木做的,耐磕碰,車體又輕,適宜在草原、沙灘上通行。車輪大的「勒勒車」,可以免於陷人沼澤和深雪之中。車身長,一般在4米以上,車上可帶篷。帶上篷,車廂形狀像船艙,「行則車為室,止則氈為廬",常常是一家人住在裡頭。由於遊牧民族要隨著草場和水源遷徙不定,從而對交通工具的需要極為迫切,使車輛等運輸工具在內蒙古地區較早地得到應用。
勒勒車的
歷史 ▶▶▶
要說到勒勒車歷史,那真的可以用「long long ago」來形容了。《漢書.楊雄傳》載《長揚賦》有「砰轒轀,破穹廬"的語句。據考證,「轒轀就是早期的車輛,說明遠在秦漢之際,匈奴人就已經懂得造車。公元3世紀的敕勒人以造車聞名,他們造的車「車輪高大,輻數至多」,很適應草原的環境,正因為如此,當時南方人稱他們為「高車」。遼代,蒙古族造車也很發達,並廣泛用於遊牧生活之中。
勒勒車的
應用 ▶▶▶
在平時生產、生活中,「勒勒車」主要用以拉水、運送燃料。倒場遷居時裝載蒙古包和其他生活用具、用品。一般每戶牧民都備有「一輛或幾輛「勒勒車,每當牧民遷居或聚會時,常常也是幾十輛車前後相連,魚貫而行,十分壯觀。
以上圖片轉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