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博物館:不斷演變的美國身份,與時俱進的使命與願景

2021-02-19 弘博網

President of the Tenement Museum,移民公寓博物館館長


Kevin Jennings曾於2009年至2011年任職美國教育部(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學校安全與無毒品辦公室(Office of Safe and Drug-Free Schools)助理副秘書長。

當博物館的主題成為當今最具爭議的政治問題之一時,該館應該如何應對?

這是我在2017年7月擔任移民公寓博物館(Tenement Museum)負責人時亟待面對的問題。隨著移民問題的持續升溫,移民公寓博物館突然發現,自己正處於這個時代的熱點問題中。如果可能的話我們該如何回應呢?

編者註:Tenement Museum,無官方中文譯名,常見譯名有「移民公寓博物館」、「下東區公寓博物館」、「下東區物業博物館」、「下東區租客博物館」、「廉價公寓博物館」等,本文採用「移民公寓博物館」譯名。該館坐落於紐約市曼哈頓區的下東區(紐約市曼哈頓區沿東河南端一帶,曾經為猶太移民聚居地),由兩棟具備歷史價值的廉價公寓構成博物館主體。該館主要記述了19世紀到21世紀在曼哈頓下東區移民們開始新生活的故事。

當被問及移民當前的政治形式時,最安全的做法應該是什麼都不做:保持正常運營和儘量「中立」。

然而,這將是對我們博物館為社會而立的根本的背叛。正如移民公寓博物館創立者Ruth Abram在最近採訪時對1988年建館原因的解釋:「我希望把美國人帶回家,讓他們與移民先輩們見面,讓他們意識到紐約和我們國家的其他街區的移民處境都是相同的。這就是公寓博物館的理念:通過講述歷史來促進寬容。」換句話說,在移民問題上,移民公寓博物館從來都不是中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大屠殺倖存者Elie Wiesel曾經說過:「沉默就是在鼓勵那些施暴者,卻永遠不能鼓勵那些受害者。(Silence encourages the tormentor, never the tormented.)

一名女士在演講臺,移民公寓博物館供圖

因此,我們開始設計一項計劃,用以擴大我們博物館的影響力,並讓人們認識到移民對美國持續發展的價值和重要性。我們意識到,當前的移民事件把我們置於歷史上一個獨特的時刻,我們需要應對自如。幸運的是,我們得到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 簡稱BCG)的無償援助,幫助我們制定戰略計劃去做一些東西。

這一過程的一部分是重新審視我們的使命(Mission)和願景(Vision)聲明。眾所周知,使命聲明描述了一個機構應該做什麼;願景聲明則解釋了該機構為什麼這樣做,也就是說如果使命完成了,期望的結果是什麼。這樣的陳述應該簡潔,最好是15個字以內。考慮到這一點,我們重新審視了我們當前的使命聲明。我們希望確保它既反映了我們擴大美國公眾範圍的願望,也反映了我們的目標,即講述超越下東區的故事,以更全面地了解美國的經歷。

修改前原文(翻譯)如下:

移民公寓博物館通過幾代新移民的個人經歷來保存和闡釋移民的歷史,這些新移民在美國標誌性的移民社區曼哈頓下東區定居並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在過去和現在的移民和遊客之間建立情感聯繫;並提高對移民在塑造美國不斷演變的國家認同方面所起的深遠作用的認識。

顯而易見的是,上述表述需要一些修改。為了做到這點,我們邀請了我們館內所有級別的工作人員和我們的董事會成員共同參與制定一份新的使命聲明,既要簡潔也要反映出我們更大的抱負。

移民公寓博物館內部,來源TimeOut.com

為此,我們召開了一系列的會議,期間分析了每一個單詞,討論了我們可使用的少數幾個寶貴的單詞的含義。經過數小時的討論,我們達成以下共識:

「The Tenement Museum tells the uniquely American stories of immigrants, migrants, and refugees in the ongoing creation of our nation.」

「移民公寓博物館講述獨特的關於外國移民(immigrants)、移居者(migrants)和難民(refugees)為我們國家持續創造的美國的故事。」

譯者註:Immigrants詞意更明確,更多指向外國居民移入;Migrants詞意比較籠統,泛指各類型移民和移居者。

讓我選擇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過程的複雜性。起初,我們只是簡單地討論「外國移民(immigrants)」,而不是外國移民(immigrants)、移居者(migrants)和難民(refugees),但我們意識到這樣的說法在歷史上是不準確的。例如,在我們最近的一次展覽「同一屋簷下(Under One Roof)」中,我們講述了一個名叫Saez-Velez的美國波多黎各家庭的故事。波多黎各人不是美國的外國移民,他們屬於美國境內的移民。因此,簡單地使用「外國移民(immigrants)」這個詞既不符合歷史,也會抹殺波多黎各人是美國公民這一事實。

譯者註:波多黎各(Puerto Ricans),全稱為波多黎各自治邦(The Commonwealth of Puerto Rico),位於加勒比海,為美國的自由聯邦(自治區)。

1960年代Saez-Valez的客廳,移民公寓博物館供圖。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詞是「持續的(ongoing)」,用來形容「創建我們的國家」。「我們認識到,移民仍然是塑造美國社會的一股有力力量,這不是過去發生的、現在已經結束的事情。」通過添加形容詞「持續的(ongoing)」,我們能夠承認一個如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曾經說過的事實,「過去並沒有結束。甚至還沒有過去。」

譯者註: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如果你有時間的話,我可能會給你講關於每個聲明中每個單詞的故事。但我想說的是,每一個字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

下一項任務是討論我們的願景聲明,並回答我們希望通過什麼來完成我們的使命。我們發現,我們目前的願景聲明與使命聲明有相同的冗長問題。

修改前原文(翻譯)如下:

該博物館將成為敘述美國移民故事的傑出文化機構。博物館將向參觀者和廣大公眾展示,美國的社會開放、民主制度、文化創造力、經濟活力和包容能力都得益於我們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的經驗。新聞媒體、政策團體和公眾將定期引用博物館的展覽和項目來組織公眾對外國移民、公民身份和國家認同的討論。

該博物館將加強其作為下東區的標誌性精神地位的主張,它將以其在闡釋二戰前移民歷史方面的新檔案為基礎,展示近代移民的歷史,尤其是那些非歐洲裔移民的歷史。該博物館將提供綱領性的引導,引導人們探索和闡釋移民如何在傳統與新挑戰和新機遇之間進行協調,和如何互諒互讓塑造美國不斷發展的實踐和理想。該博物館將被業內同行廣泛認可成為該領域的領銜機構。

移民公寓博物館內部,來源TimeOut.com

經過一系列類似激烈的討論,旨在提出一個視野更大、字數更少的願景聲明,我們達成了以下共識:

「A society that embraces and values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immigration in the evolving American identity.」

「一個擁抱並重視移民在美國身份演變中的基本作用的社會。」

一個主要的討論焦點在於選擇什麼樣的動詞。我們想用一個像「理解(understands)」這樣的動詞,但最後覺得它太平淡太中性了。例如,你雖然可以理解(understand)一些事情,但仍然會有討厭的情緒。我們想要的是一些積極的動詞,這些動詞可以將移民定位為我們國家發展的積極力量。我們考慮了很多動詞,最後選擇了「擁抱和重視(embraces and values)」,因為它們傳達了我們希望在聲明中體現的積極性。

所有這些工作的最大價值與其說是最終修訂的聲明,不如說是過程本身。在前進的道路不明確的時候,通過重新審視我們的目標,並在這一進程中使我們團體的廣大成員參與進來,讓大家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表達更廣泛的關切。通過共同參與應對挑戰,進而得出一系列有效清晰的聲明,讓我們有了共同的方向感。現在我們都對博物館採取的明確立場感到滿意,因為每個人都參與到了其中。

移民公寓博物館

為了慶祝這兩個聲明的成功修訂,我們給每一位員工和董事會成員贈送了印有我們移民公寓博物館的使命和願景聲明的新咖啡杯,這樣我們每天都能得到關於我們工作目的的提醒。我們把這些新修訂的聲明看作是塑造我們日常工作的動力指南,而不只是我們做過的,現在可以放在架子上的東西。我們現在清楚了自己的立場,並且在這一立場的背後團結一致。

縱觀編者的博物館經歷,大部分博物館(特別是海外的博物館)都非常重視對本館的使命和願景進行合理地闡述,並公示在易於查閱的官網的某處。這些看似表述簡單的語句,往往闡釋了其館的立場定位與發展方向。看似寥寥數字,卻凝結了其館各要素的發展思維與引導內涵。一直以來,(至少在編者接觸過的海外博物館中)使命與願景就被賦予了最言簡意賅的厚重深意。記得當時在海外修讀相關課程和博物館實習時,使命與願景從來都是第一處需要分析理解的章節。

眾所周知,作為集體記憶的守護者,博物館可以,也一直在幫助觀眾理解、認同和加強對一個地方或群體的歸屬感方面發揮很大的作用。在許多國家面對巨大而痛苦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變革的時候,它們的博物館可以提供一種過去與現在之間的珍貴的關聯,並作為邁向未來的起點。也就是博物館的實際行動可以闡釋認同意識,而這些行動(包括展覽)都需要在使命與願景的前提下得以發生。

正如,Kenneth Ames在其著作《理念與意象:策劃闡釋性的歷史展覽》(Ideas and Images: Developing Interpretive History Exhibits)中提到過一個原則,「博物館展覽的卓越程度與這座機構的使命宣言有關,使命宣言能夠反映出這座機構在公共闡釋方面的使命」。博物館的使命和願景,有著太多的內容值得博物館業界細細考量、認真審視,而非落入一紙空文或一段嘈雜的空談中。

來源:美國博物館聯盟(AAM)官網

作者:Kevin Jennings

原標題:「The Ever Evolving American Identity: a New Mission at The Tenement Museum」

圖片來源於文章原文及網絡

原文略有修改,小標題為編者添加

翻譯:ML

編輯:Mark仔#City

相關連結:

江戶東京博物館如何利用圖書資料開展博物館工作

博物館裡的科普展覽,避免「千館一面」的六個建議

回望:當北京還被稱作「南京」的歲月

講座丨博物館講座匯總(9.8-9.14)

一本「小書」揭開的博物館小秘密

展訊 | 金秋時節,來金沙追尋中國14世紀前的金色記憶

通知丨2019年,相約京都國際博協大會

打破舊時代的標籤,德國新視角下的展陳理念

展訊丨絹谷幸二,用畫筆祈願和平的藝術家

·歡迎轉發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唯一投稿郵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務合作請發: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館行業交流群:

 QQ 672602553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陶傑:與時俱進,抵制聖誕節
    戳上方藍字「海上閒話」關注我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海上閒話:每天五條,給頭腦充電撰文 | 陶傑美國最近一項民意調查,百分之二十七民意認為聖誕老人有「性別歧視慶祝聖誕,須與時俱進,大愛平等,為免其他宗教人士感到冒犯,是否應該同時舉辦伊斯蘭的祈禱會和佛教放生儀式,不可由耶穌一家壟斷呢?作家及傳媒工作者,生於香港,曾居英國16年。其風格多以幽默的形式批評權力和文化陋習,被香港傳媒稱為「香江才子」。關注「海上閒話」微信公眾號,閱讀陶傑專欄文章。
  • 美國華人博物館建館40周年 探索疫情下新生存方式
    中國僑網12月21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華人博物館日前在線舉辦建館40周年慶活動,邀請心理學家、作家李惠安,喜劇演員錢信伊致詞,戲劇作家黃哲倫主持。李惠安表示,自己的父親在新冠暴發初期就因感染病毒去世,母親在家門口種下一顆柳樹懷念父親,希望全家可以再次大團聚時,看到柳樹就像是見到父親的背影;她也表示,疫情幾乎給每個家庭都帶來困難,但這一年也是考驗大家毅力和韌勁的一年,每個人都能從挑戰中得到些許收穫。
  • 【注意】申請美國移民時,需計算隨行子女的年齡
    近兩年,美國EB-1A移民也出現排期之後,子女是否會因超齡而導致不能作為副申請人獲得綠卡,成為很多家長必然計算的問題。
  • 911,那個糟心的博物館!
    這是繼二戰日本以大型潛艇搭載的水上飛機和「氣球炸彈」空襲美國後,美國本土首次遭受來自空中的襲擊,也是繼珍珠港事件後,外國勢力首次對美國領土造成重大傷亡的襲擊。>它具有敏感的多重身份——博物館和紀念館、墓場(一些難以確定身份的殘骸也存放其中),還是像耶路撒冷的哭牆?它也註定成為遊客必去的地方之一。2014 年 5 月 21 日, 「9·11」 紀念博物館正式向公眾正式開放。兩個浸滿鏽跡的巨型三叉戟鋼柱立在入口處,如同雙子塔並立的重現。
  • 移民在婚姻綠卡面試時被逮捕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表示越來越多的移民官員「殘酷地扭曲」了相關的移民規定,他們在移民進行婚姻綠卡面談後直接拘留了移民的配偶。這是他們在美國獲得合法身份的關鍵一步。但是不一會兒,埃爾默就被戴上了鐐銬,等待被遣返回他的本國宏都拉斯(Honduras)。艾麗絲說: 我們覺得這是一個陷阱,一個詭計為了引誘我們來這裡。之後桑切斯夫婦與其他五對夫婦一起,發起了一項集體訴訟,指控聯邦官員在巴爾摩引誘配偶接受婚姻綠卡面談,結果卻是為了拘留配偶並將其驅逐出境。
  • 美國研究 | 孫璐:美利堅民族性建構與後冷戰時代美國國家身份危機
    作為現代民族國家中「最典型的想像的共同體」,美國的國家身份和民族認同是在不斷建構「他者」、不斷反思進而重塑「自我」的動態過程中確立的。冷戰結束後,美國因失去意識形態層面的「他者」而陷入「自我」困頓,又因傳統價值觀的衰落和多元文化主義的興起而引燃了「文化戰爭」,使美國個體與整個美利堅民族遭遇了身份危機。探究後冷戰時代美國國家身份危機及其引發的學界論戰,可以看出美國重構民族性的緊迫性與種種努力
  • 與時俱進調整耕地佔補平衡政策
    原標題:與時俱進調整耕地佔補平衡政策   進入生態文明時代,如何優化耕地佔補平衡政策是我們應當思考的問題。
  • 去移民美國移民入籍條件得滿足什麼條件
  • 謊稱幫人搞定合法身份, 加州移民欺詐團夥遭搗破, 三人被捕
    聯邦執法人員近日破獲了一個加州移民欺詐集團,兩名美國公民和一名墨西哥公民被捕,他們被控以許諾為受害者獲得合法移民身份的欺詐手段牟利約
  • 移民美國有什麼條件?一個都不能少
    如果是未滿18歲的孩童,其父母中必須有一名是美國公民,有公民身份的一方就可以幫助未滿18歲的子女申請入籍。2、無移民監規定,但半年要入境一次美國並不像加拿大、澳洲一樣有正式的移民監,只是在美國移民法中有規定:申請人需要每半年入境1次才能保留綠卡,而且申請人離開美國總計時間不得超過180天。如果申請人離開美國超過一年,可能會被自動視為放棄綠卡。
  • 荷蘭妓女博物館:紅燈區的秘密
    眾所周知,荷蘭是一個性觀念十分開放的國家,從2000年起,賣淫就在荷蘭合法化了。舉世聞名的阿姆斯特丹紅燈區就在荷蘭首都的中心繁華地帶,成為眾多旅客到荷蘭旅遊參觀的必去景點。在阿姆斯特丹紅燈區裡,存在著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一座妓女博物館,名為紅燈區的秘密。博物館開放於2014年2月。在改造前,這間屋子就是一個真實的妓院。
  • 美國移民要求和條件有哪些
    很多人在選擇移民國家的時候,大部分都會優先想到美國,美國不僅經濟發展比較好,在社會福利待遇上面的條件也比較好,所以很多人在移民的時候
  • 容太能源與時俱進,涉足養老產業再創輝煌
    河南敬賢道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寶成和容太能源董事長李亞峰籤約儀式,達成戰略合作        杭州容太能源專注於打造智慧能源家園的同時,與時俱進,跟隨黨和國家步伐獻身養老產業
  • 美國移民新政有望推出
    美國時間2月18日,拜登政府的移民改革提案:《2021年美國公民權法案》正式推出了!
  • 美國婚姻移民CR1/CR2籤證詳解
    CR1是指美國公民結婚兩年之內的配偶,21歲以下的未婚子女為CR2。1.
  • 美國移民申請I-130表格填寫說明
    這份表格,可以為公民申請其夫/妻、子女(婚否年齡無限)移民時用;如年已 21 歲,還可申請其兄弟姊妹和父母。對於綠卡身份,則只能申請夫/妻或未婚子女(年齡無限)移民。 同樣,先下載 I-130 表格 Form. I-130, Petition for Alien Relative (Rev. 07/30/07)Y 和說明書。 A.
  • 移民美國的條件有哪些?看你是否都滿足了
    滴答網訊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國家——美國以其優厚的福利制度、優秀的教育體系吸引了很多人移民。申請移民美國的途徑有投資、人才、親屬等幾種方式。那麼美國移民條件有哪些呢?來一起看看吧。    2、與美國公民結婚的外籍公民必須在保持兩年的婚姻生活之後,才能夫妻雙方一同向移民部門提出入籍的申請。   新移民法規定,與美國公民或美國永久居民結婚的外國公民,因結婚而獲得美國永久居民後,應在符合申請美國公民條件時,儘快申請入籍,以便早日成為美國公民,享有完全的美國公民的權利。但前提條件必須是有持續兩年以上的婚姻關係。
  • 移民的後代:一名助人為樂的移民律師
    我教書的學校的學生主要是阿拉伯國家以及來自其他國家的移民的孩子。後來我到了衛康瑪麗學院去學法律。2015年畢業之後,我曾在華盛頓特區一家很大的移民法律事務所工作,後來來到紐約,在這裡的一家比較小的事務所上班,工作仍然跟移民有關。莎夏:你為什麼選擇做移民律師?阿依拉:因為我的母親是第一代土耳其移民。
  • 移民美國,申請綠卡,一分鐘問答
    第二步是在美國境內調整身份(I-485,適用於已經在美國工作或者在美國訪問的人)或者在美國以外(比如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辦理領事處理移民籤證(Consular Processing, CP,適用於從中國直接申請的人)。這一步主要是背景調查,證明申請人沒有犯罪記錄,不是間諜,體檢合格,沒有違反移民法的記錄,等等。
  • 2021年3月美國移民排期出爐 EB-1大幅躍進213天 其他多個移民類別也均緩慢推進
    美國東部時間2月23日,美國國務院籤證辦公室發布了2021年3月美國各類移民籤證排期,EB-1第一優先類職業移民排期大幅躍進213天>,遞件日期排期表B更是出現無排期狀況,意味著客戶如果在美國,在遞件I-140移民申請時,可同時遞交I-485表格申請調整身份獲得綠卡,這說明優秀傑出人才、跨國企業家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是美國歡迎的重點移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