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了「2015年進口網路遊戲審批信息」的通過名單中,《勇者鬥惡龍10》的名字赫然在目。目前,該款遊戲作將由上海數龍科技有限公司運營,不久後將於中國玩家見面。
上海數龍科技有限公司是盛大遊戲實體經營公司,經營與通信業務相關的系統集成、技術開發、技術服務、設備銷售;並提供Internet及增值服務的公司。此前,盛大遊戲運營的《最終幻想14》國服商業效果十分可觀,因此SE再次授權盛大代理《勇者鬥惡龍10》可說也是順理成章。
被譽為日本「國民RPG」
《勇者鬥惡龍》系列遊戲是由日本艾尼克斯(現為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研發的,其作為遊戲史上最暢銷的長壽遊戲系列之一,在日本具有「國民RPG」之稱。第一代發售於1986年5月27日,這個遊戲被認為奠定了日本RPG的地位。截至2013年5月,系列有10部本傳遊戲和多個衍生遊戲發行,此外系列亦有改編動畫、漫畫、小說和原聲專輯等作品發行。
《勇者鬥惡龍10》進入中國的「曲折之路」
這麼有名的日本「國民級」遊戲,在引入中國的時候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講到此時,就不能不提到《勇者鬥惡龍10》的「同門兄弟」《最終幻想14》了。在2010年9月,盛大打敗了最大競爭對手騰訊,拿到了《最終幻想14》的國內代理權。《最終幻想14》產品總監:鍾柳陽曾透露:當時,國內幾家遊戲大廠也在搶《最終幻想14》大陸地區的代理運營權,最終盛大拿下。當然這裡沒有辦法否認的是,錢肯定沒少給。騰訊作為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SE方面也擔心與騰訊合作會壓倒自己,話語權太低。
沒過多久,這款遊戲在海外開始測試,但令人震驚的是,遊戲還沒收費日本開發商SE就宣布《最終幻想14》回爐重做,並且承認這遊戲破壞了《最終幻想》的品牌。預要拿《最終幻想14》打翻身仗的盛大,估計一下就「蒙」了。而到了2014年,盛大遊戲CEO張向東在《最終幻想14》發布會上這樣說:「今年要是再不測試,都可以改名成FF15了。」
而《最終幻想14》國服的「坎坷」上線直接影響了《勇者鬥惡龍10》的審批進度。此次,雖然廣電總局通過了《勇者鬥惡龍10》國服的審批,但是盛大卻沒有進行任何的宣傳。可見其在盛大中的地位是怎麼樣的。今日,記者本想就《勇者鬥惡龍10》的一些情況採訪一下相關負責人,問了一圈全部回答「不知道」,而且大部分人表示:盛大遊戲代理《勇者鬥惡龍10》的消息還是從遊戲媒體上所知,更有甚者表示不知道該遊戲是什麼。也不知道是盛大遊戲的保密措施做的好,還是真的「不知道」。
早在2014年剛剛傳出盛大遊戲代理《勇者鬥惡龍10》的時候,就有消息傳出,盛大之所以代理《勇者鬥惡龍10》正是代理《最終幻想14》的捆綁條件。因為《勇者鬥惡龍10》雖然在日本大受歡迎,但是因為該遊戲主要以簡單為主,沒有十分華麗的畫面,也沒有複雜難明的系統,有的只是通俗易懂的童話故事。其整體的遊戲風格並不符合中國遊戲玩家的「胃口」,但是為了能拿下《最終幻想14》的代理權,盛大並不情願的同意了《勇者鬥惡龍10》的代理。
在ChinaJoy2014展上,盛大遊戲給出的試玩遊戲名單中出現了《勇者鬥惡龍OL》的字樣,雖然最後也沒有出現在展臺中,但也算是小小的露了一面。經歷過《最終幻想14》「回爐重置」事件,相信盛大對《勇者鬥惡龍10》也是「慎之又慎」了。
對於現在的盛大遊戲而言無論從市場佔有率、遊戲研發和遊戲運營上,「火爆」運營《勇者鬥惡龍10》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經過高層的離職、退市、私有化、甚至包括手遊對端遊的衝擊,對逐漸在走下坡路的盛大遊戲來說,《勇者鬥惡龍10》或許已是一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燙手山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