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人員是社會中的特殊群體:
從法律角度看他們是違法者;
從醫學角度看他們既是一種反覆發作的腦疾病病人,
又是毒品的受害者。
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國家鼓勵公民、組織開展公益性的禁毒宣傳活動。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履行禁毒職責或者義務。國家採取各種形式開展全民禁毒宣傳教育,普及毒品預防知識,增強公民的禁毒意識,提高公民自覺抵製毒品的能力。
來源:雲南禁毒
2019年12月底,浙江從事美容美髮生意的王先生,在網上結識了一名女網友琳琳(化名),兩人聊得非常熱絡,沒過幾天,琳琳主動約王先生吃飯。
飯桌上,琳琳介紹了自己的朋友給王先生認識,一群人酒足飯飽,聊得還不夠盡興,有人提議去附近的一個茶室喝茶。
到了茶室,喝了一會兒茶後,又有人提議打撲克。
此時的王先生發現自己有點頭暈,酒也沒喝多,按照自己的酒量,不至於會有這樣的感覺出現。
看到大家相約一起去打撲克,王先生也沒多想,跟著一起去了。
剛坐下沒多久,他就覺得整個人暈乎乎的,產生了幻覺,他很想控制自己的思維,但是卻控制不住。
一個晚上,王先生便輸掉了3萬多元。
第二天清醒後,王先生回想起昨晚的牌局,懷疑是一場預謀已久的詐騙賭局,於是前往派出所報警。
接到報案後,民警對王先生做了尿檢,結果顯示是陽性。根據王先生提供的線索,民警立即對案件展開了偵查。
民警通過初期調查甄別,很快判定這是一夥以下藥誘騙方式設賭局,詐騙受害者錢財的犯罪團夥。
2020年5月底,經前期縝密經營,警方組織實施集中抓捕行動,一舉打掉一個以殷某為首的詐騙團夥,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2名,同時串並「詐賭」類案件9起,涉案價值30餘萬元。
從2019年7月份開始,殷某就和琳琳等人合夥,先通過網絡物色目標,一般都是以男性為主,用介紹項目、女色誘惑等方式,將被害人約出吃飯、喝茶。
期間,殷某等人伺機給被害人下藥——一種含冰毒成分的藥水,後將其帶至KTV、棋牌室等場所。
待被害人藥性發作神志模糊時,幾人便通過出老千、動手腳等作弊方式設賭局騙取被害人大量財物。
冰毒,即甲基苯丙胺,是典型的神經興奮類藥物,外觀為純色結晶體,晶瑩剔透,酷似冰塊或冰糖,故被吸、販毒者稱為「冰」(ice),其形態有片劑、 丸劑、溶劑等。
這種毒品,是新型毒品中的典型代表,它的特性與海洛因、鴉片等麻醉鎮靜類毒品恰恰相反,屬於精神類興奮型毒品,通過口服、鼻吸、卷在香菸中或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吸食。
吸食冰毒的危害
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吸食冰毒能強烈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使人激動、焦慮不安、震額、抽搐、肌肉反覆強烈收縮、頸部肌肉不斷扭動、頭顱不停地左右搖擺。
在這時候,吸食者處於極度的危險之中,瞬間的極度興奮可能使他們做出一些使人意料不到的事情,同時過量還容易造成猝死。
另一方面,這種化學毒品的作用能持續很久,一旦興奮消失,必然伴隨沮喪、抑鬱、失眠等症狀。
在這一階段,成癮者同樣是非常危險的,他們中的很多人有重症精神病患者的表現——或者完全失去理智,搶劫、殺人,或者自殺。
吸食冰毒後,即便戒斷,造成的後遺症也是很難完全痊癒的。這種化學毒品給人的神經系統造成的傷害,往往是難以逆轉的,臨床表現為抑鬱症,需要長期的治療。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