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起,嚴寒至,胃病高發,千萬別以為胃病都是小毛病,一旦形成胃潰瘍就危險了……調查顯示有胃病的患者可不在少數,因此,對於胃病患者來說,如何在冬季守住健康,避免胃病復發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中醫認為,冬季如果脘腹受涼,致使寒凝氣滯,胃氣失和,不通則痛。許多人會突然感到胃脹、上腹部疼痛,遇寒加重,這屬於寒凝氣滯型胃痛。那麼對於這種胃疼應該如何治療呢?胃病患者安全越冬民間食療、外敷秘方如下:
一、胡蘿蔔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蘿蔔50克,大米煮成粥後加入胡蘿蔔煮爛食之,有健康溫胃的功效。
二、炒小米紅糖粥:將地道小米炒焦(不能炒糊)加甜菜老紅糖熬粥食用。溫胃散寒助消化。
三、老薑汁牛肉飯:鮮牛肉100~500克,切碎,剁成肉糜狀,放盤中,加入老薑汁20~40滴,拌勻後,再放些醬油、花生油拌勻。南方粳米200克加水煮開,水將幹時,放入牛肉蒸熟。有健脾補胃之功效。
一、姜蔻丁香散
【組成】泡姜、白豆蔻、丁香各9克。
【制 作】將上藥共研細末備用。
【用法】每次3克,每日3次,用溫開水送服。
【功效】溫中散寒,理氣止嘔。適用於脾胃虛寒之慢性淺表性胃炎,胃脘疼痛、嘔吐、呃逆者。
二、高良姜大棗飲
【組成】高良姜、香附、大棗各9克。
【製作】上藥加水適量煎煮,連煎2次,取藥汁200毫升。
【用法】每日1劑,早、晚溫服。
【功效】散寒,行氣,止痛。適用於寒邪客胃之慢性淺表性胃炎胃脘痛者。
一、生薑外敷方:生薑30克、麵粉 30克、雞蛋清2個。先將生薑搗爛,然後和麵粉拌勻,再加入雞蛋清,取上藥外敷於疼痛處,用紗布固定,每日2次。
二、吳茱萸外敷方:吳茱萸打細粉,然後取5克加醋凡士林調成軟膏,敷於神闕穴,隔日更換1次,10天為一療程。此法對寒性胃痛效果好。吳茱萸有降逆止嘔,溫胃止痛,散寒燥溼的功效。
一段時間以來,先後分享了「抑鬱症」、「過敏性鼻炎」、等的簡方、食療方。近日收到很多朋友私信,請求再細緻的多分享上述內容。請示師父後,師父應允準備就「抑鬱症」、「過敏性鼻炎」的家庭穴位療法系列精講。感興趣的朋友可留言關注。為了能幫助更多朋友,還請多多邀請你的親朋好友來關注學習,微信搜索公眾號「同道學苑」添加關注。
黃帝紀元:四千七百一十七年
夏曆:庚子年戊子月己亥日
支持我們請點「贊」、點「在看」↓↓
讚賞是一種鼓勵,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