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23:10 左右,手機警報響,格外刺耳。
老公看了一下手機,說,P波和S波間隔的時間為49秒,震中離咱們家很遠,不用太擔心……
專家說的話,靠譜!我信。
所以,很淡定地拍了燈在晃動的視頻, 把災害對應應急包也拿了出來。
果然,電視報導馬上出來了。7.3級地震,震中在福島,距離東京300公裡。
問題來了。
23:07地震發生,
23:09,來自西半球兒子的問候就到了。
問:怎麼知道日本地震了?
回答:いろいろな情報來源があるだ。
相隔萬裡,這「羽絨服」,足夠暖。(人們常說,兒子是羽絨服,保暖。女兒是小棉襖,貼心。)
OK,專業乾貨來了。
如何通過手機的預警信息瞬間作出正確判斷呢?
以下是我家先生的原創,在此分享下。
關於地震的大小與即將到來的受災程度可以瞬間作出判斷。
預警有兩個最重要信息:一是大約幾秒後地震到來,二是震度。
比如在東京的朋友會看到下圖:49秒以內,震度3
根據這兩個信息可以做如下判斷:一是地震發生在三四百公裡之外,震度為3或4:雖然會出現較強搖晃,但一般家具不會倒。震中很遠,但震度為3以上,說明本次地震較強,震源附近會有較大破壞。
如何根據地震到達時間來判斷自家與震源距離呢?
地震發生時,從震源傳來了p波(縱波)和s波(橫波)。
p波傳播快,沒有波壞性,先到達,s波才產生劇烈搖動和破壞。地震預警就是p波和s波到達的時間差預警。
大森公式可以粗略計算震源距離,如果p波比s波快一倍,預警到達時間乘8就是自己所在位置與震源的距離。例如東京預警為49秒,震源應在3、4百公裡的遠方。震度為3或4,應該沒有危險,坦然處之即可。
當然,地震常識必須牢記,大震來臨時,若有幾秒時間,速拿軟坐墊包頭,開門關火,躲桌下等是需要的。
在國內有地震時躲到廚房廁所附近小開間避免被砸的說法,但在日本千萬不可這樣做!因為日本公寓樓的廚房廁所的隔間牆壁好多是砌塊做的,地震時容易發生散落,反而更危險。
強震發生時要遠離窗戶家具吊燈等,更要遠離砌塊牆壁。日本的樓房抗震等級較高,大震也不會坍塌,呆在屋裡注意避免被倒下掉下的物品或碎玻璃弄傷即可。關於自家房屋牆壁情況可以看一下自家房屋的圖紙即可心中有數。
大震之後迅速增補一下防災知識,可以避災免禍。現在疫情時期外加地震,請朋友們要多多保重!
祝朋友們新春快樂,牛年吉祥,平安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