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網絡交友,想必大夥都不陌生,將自己的信息發到網上,談不成,就做個朋友;談成了,倒也是一樁不錯的姻緣。但這也給了不少有心人可乘之機,利用網絡這個虛擬的環境對交友對象進行詐騙。家住梅江區城北鎮的小吳最近也在網上結交了一位異性朋友,但這個朋友,卻差點讓自己的錢袋子不保!
小吳告訴記者,上個月底,他在手機上通過某平臺發出交友信息,不久後就結識了一位女性朋友,兩人在互加微信後相聊甚歡。可沒兩天,對方就跟自己說她媽媽摔傷了,問自己借1000元,讓他立馬警覺起來,便讓對方發個定位過來,自己把錢給她送過去,但是對方既不肯發定位,連手機號碼也不願意告訴。
從小吳提供的聊天記錄可以看到,對方因小吳沒有立刻轉錢開始在言語中責備小吳,並不斷催促小吳轉帳。小吳說,朋友家裡遇到這種事,幫一把是應該的,可正當他準備動身前往醫院時,情況卻發生了變動,對方居然將小吳拉黑了。
小吳說,首次網絡交友就遇到又借錢又被拉黑這樣的情況,自己也是哭笑不得。不過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他想給大夥提個醒,那就是涉及錢財要多留心眼。
素未謀面的網友,只因在虛擬世界裡相聊甚歡三天就開口借錢,換做是您,您會怎麼處理?如今,不少網絡平臺和自媒體都扮演起了「紅娘」的角色,給大夥提供交友的機會,但這些發布在平臺上的信息,是否經過核實?又是否真實可靠呢?
根據小吳提供的信息,記者聯繫上了某平臺的客服,問及信息的審核把關,客服人員給出了這樣的答覆:內容是由對方編輯好後發過來,他們只是負責轉發,有興趣者會主動聯繫,成與不成與平臺無關,平臺也不負責。
也就是說,平臺只負責「複製、粘貼」,對於交友對象上傳的相關資料,還得靠交友人自己去「把關」。如今,交友的方式越來越多,對於這種網絡交友方式,大伙兒是怎麼看的呢?
記者在隨機採訪市民中,對於網絡交友,大夥還是持謹慎態度。採訪中,不少市民都說,他們經常都有觀看《民生820》的節目,節目中有報導過一些案例。因此對於一些剛認識幾天的網絡朋友,但凡提到錢財,都得警惕。
如今網絡時代,大夥都會接觸到這些平臺。那在網上通過平臺交友後,若是真遭受到了財產損失,除了自己,誰又該來為此負責呢?
《民生820》法律服務團黃長雲律師告訴記者,對於當前一些平臺所發布的徵婚信息,首先得確定其否具有商業性,屬於有償還是無償。這在法律上對其的責任和義務的要求都有所不同,但並不代表著沒有責任。
《民生820》法律服務團律師黃長雲告訴記者,一、會影響到自己的聲譽;二、可能會引發相關監管部門的注意;三、如果進入訴訟狀態,還要付出時間和成本代價來應對訴訟。所以作為平臺方來說,也儘可能不要出現這樣的糾紛,對於會員的信息、準入條件等還是要從嚴性審查,使會員的信息和客觀真實性可以相互吻合。
相對的,若是當事人由於在平臺獲取的信息導致上當受騙,想要追訴平臺方的責任,需要基於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獲取的信息和實際受騙之間,有沒有因果關係。作為受害方,若是主張要求信息提供方承擔責任的話,在法律上要負有證明的責任,要證明這個人的受害和信息提供方之間有必然的因果關係,才能夠要求對自己的損失進行賠償;
二、要考慮平臺發布信息,主觀上有沒有過錯。
黃律師告訴記者,針對平臺過錯的判斷關鍵在於平臺的類型,即該平臺是否屬於經營性還是非經營性,是否經過審批或者備案。當然了,想要守住自己的「錢袋子」,事前預防很重要!作為成年人要有識別意識和辨別能力,自己加以小心,才能夠真正地來保護到自己的合法權益。
對於網絡平臺的一些交友、徵婚信息,大伙兒可得擦亮眼睛看清楚了,切莫賠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