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認識三天後就借錢!網絡交友能相信嗎?記者調查……

2021-02-13 梅州電視民生820

說到網絡交友,想必大夥都不陌生,將自己的信息發到網上,談不成,就做個朋友;談成了,倒也是一樁不錯的姻緣。但這也給了不少有心人可乘之機,利用網絡這個虛擬的環境對交友對象進行詐騙。家住梅江區城北鎮的小吳最近也在網上結交了一位異性朋友,但這個朋友,卻差點讓自己的錢袋子不保!

小吳告訴記者,上個月底,他在手機上通過某平臺發出交友信息,不久後就結識了一位女性朋友,兩人在互加微信後相聊甚歡。可沒兩天,對方就跟自己說她媽媽摔傷了,問自己借1000元,讓他立馬警覺起來,便讓對方發個定位過來,自己把錢給她送過去,但是對方既不肯發定位,連手機號碼也不願意告訴。

從小吳提供的聊天記錄可以看到,對方因小吳沒有立刻轉錢開始在言語中責備小吳,並不斷催促小吳轉帳。小吳說,朋友家裡遇到這種事,幫一把是應該的,可正當他準備動身前往醫院時,情況卻發生了變動,對方居然將小吳拉黑了。

小吳說,首次網絡交友就遇到又借錢又被拉黑這樣的情況,自己也是哭笑不得。不過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他想給大夥提個醒,那就是涉及錢財要多留心眼。

素未謀面的網友,只因在虛擬世界裡相聊甚歡三天就開口借錢,換做是您,您會怎麼處理?如今,不少網絡平臺和自媒體都扮演起了「紅娘」的角色,給大夥提供交友的機會,但這些發布在平臺上的信息,是否經過核實?又是否真實可靠呢?

根據小吳提供的信息,記者聯繫上了某平臺的客服,問及信息的審核把關,客服人員給出了這樣的答覆:內容是由對方編輯好後發過來,他們只是負責轉發,有興趣者會主動聯繫,成與不成與平臺無關,平臺也不負責。

也就是說,平臺只負責「複製、粘貼」,對於交友對象上傳的相關資料,還得靠交友人自己去「把關」。如今,交友的方式越來越多,對於這種網絡交友方式,大伙兒是怎麼看的呢?

記者在隨機採訪市民中,對於網絡交友,大夥還是持謹慎態度。採訪中,不少市民都說,他們經常都有觀看《民生820》的節目,節目中有報導過一些案例。因此對於一些剛認識幾天的網絡朋友,但凡提到錢財,都得警惕。

如今網絡時代,大夥都會接觸到這些平臺。那在網上通過平臺交友後,若是真遭受到了財產損失,除了自己,誰又該來為此負責呢?

《民生820》法律服務團黃長雲律師告訴記者,對於當前一些平臺所發布的徵婚信息,首先得確定其否具有商業性,屬於有償還是無償。這在法律上對其的責任和義務的要求都有所不同,但並不代表著沒有責任。

《民生820》法律服務團律師黃長雲告訴記者,一、會影響到自己的聲譽;二、可能會引發相關監管部門的注意;三、如果進入訴訟狀態,還要付出時間和成本代價來應對訴訟。所以作為平臺方來說,也儘可能不要出現這樣的糾紛,對於會員的信息、準入條件等還是要從嚴性審查,使會員的信息和客觀真實性可以相互吻合。

 相對的,若是當事人由於在平臺獲取的信息導致上當受騙,想要追訴平臺方的責任,需要基於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獲取的信息和實際受騙之間,有沒有因果關係。作為受害方,若是主張要求信息提供方承擔責任的話,在法律上要負有證明的責任,要證明這個人的受害和信息提供方之間有必然的因果關係,才能夠要求對自己的損失進行賠償;

二、要考慮平臺發布信息,主觀上有沒有過錯。

黃律師告訴記者,針對平臺過錯的判斷關鍵在於平臺的類型,即該平臺是否屬於經營性還是非經營性,是否經過審批或者備案。當然了,想要守住自己的「錢袋子」,事前預防很重要!作為成年人要有識別意識和辨別能力,自己加以小心,才能夠真正地來保護到自己的合法權益。

對於網絡平臺的一些交友、徵婚信息,大伙兒可得擦亮眼睛看清楚了,切莫賠了夫人又折兵。

相關焦點

  • ​網絡交友詐騙!這些「套路」你認識幾個?
    今天,警察黍叔帶大家一起來看看網絡交友詐騙進化史,幫助大家提高警惕,識清騙子的伎倆!↓↓↓冒充「高富帥」「白富美」在以往常見的徵婚交友類詐騙中,嫌疑人往往通過網絡交友(如微信、QQ等)、相親網站,編造出「高富帥」或「白富美」等虛假身份,在與受害者進行網絡交流,騙取受害者信任、確立交往關係後,選擇時機提出借錢周轉、家庭遭遇變故等各種理由,騙取錢財後便銷聲匿跡
  • 網絡交友詐騙,這些「套路」你認識幾個?
    ,嫌疑人往往通過網絡交友(如微信、QQ等)、相親網站,編造出「高富帥」或「白富美」等虛假身份,在與受害者進行網絡交流,騙取受害者信任、確立交往關係後,選擇時機提出借錢周轉、家庭遭遇變故等各種理由,騙取錢財後便銷聲匿跡。
  • 豐城公安破獲一起網絡交友詐騙案
    「網絡交友」要謹慎一旦被騙子盯上很可能變成「交友詐騙」原以為自己喜提「愛情」殊不知.哎~
  • 日綜節目大調查:使用網絡交友APP更容易找到幸福?離婚率更低?!
    關注小春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次條有個交友板塊。留言區的活躍度比頭條還要熱鬧。這是專門給在日單身男女免費提供的一個交友平臺,有不少朋友通過此板塊找到了人生另一半,開啟新篇章。都說「網絡一線牽,珍惜這段緣」。
  • 煙臺:已婚男婚戀網上交友 見面後盜竊對方手機
    煙臺:婚戀網上交友 見面手機被偷
  • 反詐大數據:交友詐騙,騙子最常用的三款APP是?
    你的手機裡常用的聊天交友軟體除了QQ、微信,還有別的嗎?
  • 【注意】網絡交友需謹慎, 網上戀情有風險!
    近日@順德警察 發布視頻提醒廣大網友:網絡交友需謹慎,
  • 濟寧警方偵破網絡交友詐騙案
    近日,濟寧市公安局任城區分局偵破網絡交友詐騙案
  • 日本妹子用交友軟體認識名校帥哥,見面後被下藥騙錢數十萬日元...
    松月與被害者於去年在一交友軟體上認識。警方通過調查監控,才發現了松月盜取的這一事實,再定案將其逮捕。松月在逮捕後稱「犯罪盜取女生錢財,是因為想用這個贓款還清在金融機構的欠款。」據警方調查,嫌疑人松月不僅僅是只有這一起罪行。今年3月在歌舞伎町,也以同樣手法作案盜取女性錢財,現具體情況還在調查中。
  • 【陳士渠防騙講堂】「附近的人」裡的高富帥,能相信嗎?
    上面這些詐騙話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不法分子開始利用電信實施詐騙,各種招數層出不窮。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全國電信詐騙案每年以20%-30%速度增長,2015年立案59萬起,僅2015一年電信詐騙被騙金額高達222億。
  • 想要和外國人結婚,認識外國人的交友平臺有哪些?
    幸好現在有網際網路,網上交友平臺的出現打破了年輕人的社交瓶頸,也打破了國際之間的交友障礙。通過不同的交友平臺,人們可以輕鬆認識到許多國內外的朋友。網際網路發展至今,已經有不少交友平臺憑藉真誠、可信和完善的服務成為了眾多網友予以信賴的平臺。下面,就來看看認識外國人的交友平臺有哪些吧!
  • 網上交友平臺,讓「歐巴馬」在香港找到真愛
    香港各種離奇騙案相信大家已經聽過不少了。但是!你肯定想不到,有人用歐巴馬的相片去騙人!
  • 央視報導 | 濟寧警方偵破網絡交友詐騙案
    近日,濟寧市公安局任城區分局破獲一起網絡交友詐騙案,犯罪嫌疑人冒充「美女」通過網絡交友的方式騙取受害人信任,並與受害人發展成男女朋友關係,期間嫌疑人陸續以各種理由騙取受害人錢財近60萬元。市民王先生於2020年3月份在QQ群內認識了網名為「乖寶」的女子,添加好友後,倆人相談甚歡,並很快就發展成男女朋友的關係,期間「乖寶」陸續以各種理由向受害人王先生索要錢財。
  • 案情通報 | 網絡詐騙花樣多,轉帳匯款需謹慎!
    一、利用盜號和網路遊戲交易進行詐騙     1.冒充通訊好友借錢。騙子使用黑客程序破解用戶密碼,然後冒名頂替向事主的聊天好友借錢。     2.網路遊戲裝備及遊戲幣交易進行詐騙。一是低價銷售遊戲裝備,讓玩家通過線下銀行匯款;二是在遊戲論壇上發表提供代練信息,代練一兩天後連同帳號一起侵吞;三是在交易帳號時,雖提供了比較詳細的資料,待玩家交易結束玩了幾天後,帳號就被盜了,造成經濟損失。     3.交友詐騙。
  • 好友微信借錢,還發來了語音「是我」,然而……
    近日,有市民收到朋友通過社交軟體發來「借錢」的信息。在要求確認身份時,對方則會發送一段借錢者本人的語音——「是我」。聽到語音後,有人就信以為真,按要求將錢轉了過去,結果上當受騙。記者調查發現,這種通過發送語音來博取信任進而「借錢」是一種新型騙術,已在全國多地悄然出現。
  • 鷹潭一女子網上交友被算計
    現在網上交友早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不少人網上交友時也很慎重。
  • 好友微信借錢,還發來了語音「是我,是我」,然而......
    記者調查發現,這種通過發送語音來博取信任進而「借錢」是一種新型騙術,已在全國多地悄然出現。警方提醒市民,遇到微信好友借錢,最好能通過電話或視頻進行確認。手段:好友微信借錢,還發語音證身份北京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前幾日,他突然收到朋友小王發來的微信,小王聲稱需要1000元應急。李先生為了對此事進行核實,要求小王給他發語音證實一下身份。很快對方就發來了一段語音,內容為「是我,是我」。在聽到確實是小王的聲音後,李先生信以為真,準備轉帳給對方。
  • 網上交友需謹慎,詐騙套路要知曉!
    APP中認識一女子周某,兩人聊得很投緣,後周某以其開花店需要禮品祝賀為由,向李某索要5000元人民幣,後李某被拉黑。作案手段:由於是網絡交友,許多受害人並未和「網友」見面,而這些不法犯罪分子往往隱藏在虛假的身份信息和生活背景後,並以各種藉口誘騙受害人,常常假借生病、開業、投資等為由從而騙取其財產。並且通過支付寶、微信等網絡軟體支付的方式獲得錢財,很難被發現與識破。
  • 濟南一女子「探探」上交友,結果被騙幾十萬,警方公布的交友詐騙窩點亮了
    不久前,市民劉女士通過探探交友平臺認識一名網友,兩人相談甚歡,遂以朋友關係交往。劉女士本身處於離異狀態,之所以在交友平臺上找朋友,也是想找個對象。得知網友方某(化名)也是離異狀態,兩個人瞬間有些「惺惺相惜」,便互加了微信。
  • 好友微信借錢,還發來了語音「是我,是我」,然而…
    來源:北京晨報首席記者:張靜雅 / 線索:辰先生近日,有市民收到朋友通過社交軟體發來「借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