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地區高考放榜,6位「高考」狀元全部選讀醫科,這和內地高考狀元無人報讀醫科形成強烈的反差。香港的醫科號稱神科,錄取標準極高,能入讀醫科的都是同輩中最優秀的同學。從過去五年誕生的27位高考狀元中,有16位選擇了讀醫科,足見醫科在香港受追捧的程度。
而反觀內地,根據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201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對1952-2015年中國內地3000多名省級高考狀元進行了調查,醫科連熱門專業的前10位都沒進入。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的調查報考顯示1977-2016年中國大陸各地區省級高考狀元中僅僅1.31%選擇了學醫,2016年內地22個省份的36位「狀元」中,更是無一人選擇醫學。今年又會是什麼情況呢?
那麼,香港醫科為什麼那麼熱?除了各位學子立志救死扶傷以外,香港醫生的收入和社會地位極高是個很大的動力。根據香港醫管局公布的資料顯示,截止今年7月,公立醫院醫生每月最低底薪每月都在50,000港幣以上。而私立醫生裡面,更有許多月收入,甚至周收入超過百萬。
再看看內地醫生,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醫鬧這個專有名詞吧,相關新聞不斷,由此也催生了很多相關電視劇,這個現象說明了目前中國的醫生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根據中國醫師協會2015年發布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中國內地醫生年均收入僅為67516人民幣,幾乎只能和香港醫生的最低月薪相比。
一個行業是否能擁有和保持先進水平,和這個行業是否有符合人性的激勵機制,這種機制能否吸引到優秀人才有很大關係。香港的醫療水平在全球也是居於前三地位,這對普通百姓來說也是福音。
對比香港地區,中國大陸高考狀元不學醫的原因也不用再多說了.
(來源:醫殤 中國醫學博士聯絡站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編輯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