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建議民眾遵守「社交距離」,遠離聚集場所,避免大規模集會,並儘可能保持與他人的距離約6英尺(約2米)。美國範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傳染病專家威廉·沙夫納(William Schaffner)博士表示,「6英尺法則」的依據是呼吸生理學的研究。如果沒有咳嗽或打噴嚏,人們彼此之間3到6英尺的距離稱為呼吸區。也就是說,所以如果兩人相距3到6英尺的地方,可能會吸入對方呼出的氣體。當然,如果其中一人有病毒,那麼就可能被對方吸入。當人們咳嗽或打噴嚏時,飛沫的距離就會超過6英尺。但在一般情況下,日常生活中保證6英尺就是基本規則。注意遵守這個社交距離,人們就有更大的機會保護自己和他人,不僅免受冠狀病毒的感染,也免受感冒和流感的侵襲。
【存照】英國教授:僅戴口罩而不戴手套會給人以錯誤的安全感!
【模型】疫情背後的數學模型:為什麼一定要保持「社會距離」?
【創意】智能體溫計聯網繪製美國發熱地圖,試圖預測新冠病毒傳播
【存照】美國能源部開放大型計算設施,緊急邀請科學界進行新冠病毒研究
【存照】新冠病毒造成經濟放緩,2月份中國PM2.5濃度暫時下降30%
本公號以表格和圖片形式即時分享國際能源小數據(e-small data)折射世界能源發展大趨勢,全面反映全球經濟、環境、能源變革的進程,全部乾貨,不拖泥帶水。公眾號自從2015年12月底上線以來,小編堅持每天推送國際能源相關的最新技術、經濟、環境、氣候相關數據,分享能源研究領域的最新動態、業內的最新創意,各種國際排行的榜單以及歷史掌故。本公眾號尊重智慧財產權,正文之後給出英文的資料來源(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最近,我們又增加了「朋友圈裡的小數據」欄目,專門記錄微信公眾號中國內能源技術的相關數據,也歡迎業內專家學者推薦數據,把國際能源小數據辦的更好。在周末和節假日,我們分享科學自然、歷史文化趣圖,輕鬆愉快漲姿勢。歡迎聯繫合作,轉載請電郵: info@e-smallda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