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結束了,滿載著家人濃濃的親情,暖暖的叮囑,新的一年,奮鬥又開始了。對於長年奔波在世界各地的外交人來說,此刻,那份對家人的牽掛卻更濃了,那份對家的依戀卻更深了,無論是一封遙寄的家書,還是一盞守侯的燈光,都能隨時隨地在心底蕩漾出溫暖的漣漪。多希望幸福如同一幅幅圖畫,就定格在與家人團聚的那一刻。
我曾經讀到過一則小故事,大意是有一個學畫的徒弟,跟從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師學畫。到了學成之年,師傅讓徒弟去找一幅畫著「愛」的圖畫。徒弟到了京城三年,始終參悟不透怎樣才算把「愛」落在紙上,直到有一天他在京郊遇到了一位老婦。老婦從鄉下來探望在京讀書的兒子,因怕耽誤兒子學業,執意不讓來接。雖然母親往返過幾次,兒子仍擔心她迷路,於是手繪了一張地圖,詳細畫著來路上每一條大道,每一個岔口,溝溝坎坎,綠樹叢林。京郊的山風中這幅手繪翩然舞動,徒弟瞬時頓悟,這張完全沒有美學可言的地圖,就是最美最珍貴的愛的圖畫。
之所以想起這個故事,源於前些天翻看微信朋友圈時看到的一張照片,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小同事常駐亞非某國總領事館,他的母親想念兒子,準備去領館探親。他擔心母親沒有出過遠門,連夜為母親畫了一張圖,連畫帶寫,認真標註出一路的注意事項,連火車上不用擔心犯困坐過站都寫在了裡面,密密麻麻,細緻得不像話,簡直無法和一個男孩子的形象聯繫起來了。透過滿篇七零八碎的叮囑,我在字裡行間看到一個兒子對自己母親濃濃的愛意,和小時候母親囑咐他「過馬路小心車」、「放了學別亂跑」、「熱了別喝涼水」並無二致。我想在他的母親眼裡,這就是最美的愛的圖畫,遠比「蒙娜麗莎的微笑」要美麗得多。
還記得一次,辦公室同事換了手機,借來「瞻仰」時卻發現手機桌面用了一張黑咕隆咚的圖片。細問之下,同事娓娓道出原由。同事上次在非洲一個使館常駐,因工作繁忙,一年多沒有回國,終於能夠休假,從大洋彼岸一路輾轉,飛機、火車、汽車,馬不停蹄到了家鄉小縣城的時候已經夜到三更,車子在熟悉的小區停下,熄火關燈,抽身下車,抬頭看到黑漆漆的樓房上家裡窗戶透出的熟悉燈光,溫暖而明亮。同事說,當時他的眼淚就翻湧而出,在淚眼朦朧的黑夜中拍下了這張模糊不清的照片,同事努力給我們辨認著圖片裡的那個亮點,「這裡,這裡,就是這個點」,我輕聲附和著,欣賞著他這張愛的圖畫,看著年過中旬的老大哥眼中閃爍著的動人溫情。
微信朋友圈同事的頭像形形色色,卻鮮有用自己照片的,奔放點的用風光,內斂點的是背影,沒心沒肺型的用卡通小玩偶,文藝點的是孩子的小手小腳,說不清楚是外交人的含蓄,還是因為這份職業的特殊經歷,受盡了相思,見慣了分別,有更多珍藏在心裡的圖畫。
有人說,只有心思細膩的人才喜愛圖畫,我覺得不是,我想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幅愛的圖畫,無論是色彩明晰還是線條抽象,無論是關於親情、友情抑或愛情,其中的原委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經歷如數家珍,它就掛在心底最柔軟的地方,瞥一眼就足以掀起洶湧而溫暖的心潮,就像深夜家裡亮著的燈,那是夜空中最亮的星,陪伴也指引著人生漫漫長路。
願每個人心底都掛有一幅 愛 的圖畫
本文版權歸世界知識出版社所有,
歡迎個人分享,媒體轉載請聯繫我們。
世 知 網:www.ishizhi.cn
投稿電話:010-65265940
投稿郵箱:tougao@worldaffairs.cn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一知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