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地圖 | 親愛的房客 Dear Tenant

2021-02-25 想亂思

導演: 鄭有傑

去年在臺上映的《親愛的房客》

前幾日也上線Netflix流媒體

和全世界觀眾見面。

影片裡有兩處重要的取景:

一處在基隆、

一處在合歡山


> 場景一:   虎仔山 🎬

在電影中,林健一及王立維晚上帶著王悠宇上山放煙火,一旁的山頂上還不時出現了宛如好萊塢知名地標的超大「Keelung」字樣看板。

位於基隆車站後方的虎仔山,可說是拍攝基隆港和夜景的最完美的地點。去往虎仔山有兩條步行上山路線可以選擇:一條是由中山一路 113 巷上山;或是選擇走港西街,轉中山一路 241 巷後,再由千佛寺步道上山。從山腳走到山上一路上也都有標示著「Keelung 登山步道」字樣的告示牌,根本不怕迷路。

> 場景二:   田寮河 🎬

當健一擔心才 9 歲的悠宇獨自晚上在家會害怕而極欲從警局跑回去住屋時,那匆匆晃過的河與橋背景,眼尖的儂編立刻認出那是在貫穿基隆市的田寮河所在地,臨近知名的廟口及夜市商圈,雖然這麼說有點不環保,但有點墨綠、汙濁的模樣已成為田寮河的招牌特色。

延著田寮河邊,當中有幾家老店比如「春美肉圓」、「益面線羹」,以及一間說不出店名的「傳統油粿」,這三間號稱田寮河美食金三角,讓你延著田寮河一路吃近廟口,嘗盡什麼基隆小吃好味道。




> 場景三:   基隆港 🎬


導演鄭有傑在受訪中提到《親愛的房客》全片有 80% 以上場景都在基隆拍攝,主角們居住的家也是設定可以看得到基隆港的家,相信不管問在地人還是初次到訪的觀光客,只要講到最能代表基隆的觀景處在哪?十之八九都會跟你說是「基隆港」。

沒錯!這絕對是你可以進距看著大型遊輪客船進出港口的絕佳處,而且不知為何,如果你抬頭望空,還能看到數隻老鷹遨遊飛翔。尤其在近幾年的基隆港拓展、開發之下,連帶港邊周圍的觀景設施也愈趨完善,觀景甲板上還設有大型裝置,讓小孩或寵物可以在上頭盡情奔跑玩耍喔!




> 場景四:   孝一路明德大樓 🎬

有一幕是配角尤士軒因違禁毒品販賣,而被另一位飾演警察的已故演員吳朋奉抓到的片段,當時拍攝場景就是在老舊的孝一路大樓的二樓。

你可以看到一整排有點幽暗的長廊,兩旁有許多間都已經開上數十年的老店,當中除了有代表性的老餐廳「鳥巢」及文青咖啡店,再往深處走還能看到有賣服裝或剪髮的店,若再經過一個小階梯,一間接一間的衣服修改店比鄰而居,不自散發出一股純正老基隆的在地氛圍,難怪有不少電影都會想來這邊取景。(比如張作驥導演就常來基隆取景,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黑暗之光👈)



相關焦點

  • 週三電影夜 | 電影中的黑道風雲:殺死那個愛爾蘭人(美國)
    但電影中的江湖則完全是另一幅景象。電影創作者們更願意將視野聚焦在某一特定群體,以便連接江湖的真實和現實的真實,當幫派之爭或利益的攫取成為固定的敘事語境時,無論具體到人物和事件真實與否,在某種程度上,這樣的電影都具備了極大的象徵意義。 黑幫電影雖然在類型片裡屬於很小的門類,但涉及到犯罪、驚悚、懸疑、黑色等諸多主題,同樣也成為很多電影作者的喜好。
  • [時評]《十年》得獎 要將香港電影引向絕路嗎?
  • 周三電影夜 | 殺手的故事:小奧德薩(美國)
    電影中的殺手形象,一直以來有著兩張面孔:一是與主人公始終對立的絕對反派,陰冷殘暴卻又精於算計,如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中的「道姑殺手「;另一種則是悲情殺手,雖然也是為錢做事,但卻有著極為複雜難言的歷史背景和遭遇,如呂克貝松的《這個殺手不太冷》。 所有殺手似乎都是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是殘喘於當下,冷峻寡言孤僻的外表後也有俗世紅塵的煩惱與掙扎。
  • 【聲色場所】2015華語十佳電影投票開始啦
    2015年的大陸電影市場依然是這個星球上最為變態的,超級爛片依然佔據著票房排行榜的前列,但稍有變化的是位列其中的《捉妖記》並非一無是處,從立意到故事,
  • 支招 房客欠租不搬怎麼辦
    針對錢先生針對如何可以讓房客搬家的諮詢,律師表示:「因房客與前房東的租約已過期,而目前也並未與錢先生籤訂任何有法律效應的租約。所以錢先生可以向法院申請封門令並勒令房客於30內搬離。」  律師表示,遇到這類糾紛,聘請具有相關訴訟經歷的專業律師可以最大程度保護房東權益。
  • 房客天花板打洞排熱氣 爽自己熱別人
    本週的這破熱浪來得不尋常,通常洛杉磯地區天氣早晚溫差大,就算白天溫度再高,到了晚上也是涼風徐徐,這幾天即便到了夜裡11點,室外溫度還有80度,沒有冷氣還真的很難入眠,而此時房東和房客的關係也正經歷「烤」驗,房客私自安裝可移動式空調、人不在也要開冷氣等問題,平日裡再好人的房東也怒火難耐。
  • 聲色場所X空體:周三電影夜第五場《羅莎媽媽》
    前言 布裡蘭特曼多薩,是菲律賓非常重要的獨立電影導演。1960年生於菲律賓聖費爾南多市,畢業於聖託馬斯大學廣告藝術專業。曼多薩可謂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導演,2005年也就是他45歲那年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電影創作,拍攝完成了處女作《情慾按摩院》,影片通過年輕的同志按摩院的按摩師伊利亞的視角,在菲律賓燈籠節(12月14日)這天,展開的一段關於衰老與死亡、愛與恨、生活與生存、腐敗與貧窮相互交織的真實旅行。無論從技巧和電影語言,還是影片涉及的主題,都相當成熟,當年即拿下洛迦諾電影節金豹獎。
  • 紐市公布新冠死亡地圖 布碌崙皇后區災情嚴重
    市衛生局公布按郵編區分的新冠死亡地圖,法拉盛是受災最嚴重地區之一。《紐約郵報》報道,市衛生局地圖指出,涵蓋布碌崙東紐約Starrett City房屋開發項目的11239郵編,每10萬居民中有612人死亡──這是按區內76人死亡的數字推算出來。至於洛克威東端的11691郵編合共有288人死亡,即每10萬居民的死亡率達444人。
  • 「婚禮人情地圖」出爐 廣東人表示不服
    內地有理財網站就公布了一份「婚禮紅包地圖」的數據調查,顯示全國各地做「人情」的標準,其中指出浙江、上海做「人情」的規格最高,平均達千元(人民幣,下同);北京、江蘇次之;廣東、雲南等地就索價最低,僅需1百元。不過有網民對調查結果表示質疑。
  • 當純情的房東遇上俏房客
    本集由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嬌俏房客——杏寶,烽火十裡秦嶺路
  • 11.18《樓下的房客》| 「鄰居」第⑤個故事
    ——九把刀《樓下的房客》如果有一個機會,讓你可以隨意控制他人的生活,你會怎麼做?2016年,臺灣導演崔震東將小說《樓下的房客》搬上大銀幕,原作者九把刀任編劇。當年,該片入圍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女配角獎。這部黑色喜劇屬於重口味類別,但不斷反轉的劇情,卻令人慾罷不能。
  • 遇惡房客 有苦難言
    經常遇到一些低素質的房客,在牆上打洞、亂畫、寵物隨地便溺、亂扔雜物堵塞水管,還有房客拖欠房租等。不少華人房東說,在美國當房東不僅要對付各種房客,不小心還要吃上官司,很不容易!內陸華美協會會長周克蕙是公寓房東,她的房客多數是年輕學生,部分是華裔。年輕房客容易出狀況,比如,與女友吵架發洩不滿,就用拳頭對著牆壁猛打。
  • 日劇推薦:《Dear Sister》
    讓姐妹倆的情感發生了化學變化…… 我個人認為分別找來松下緒奈和石原裡美來演真正太符合溫柔懂事的姐姐和古靈精怪的妹妹的個性設定了雖然她倆實在長得一點不像但是顏值和演技都在線啊 石原裡美在這部劇還是類似於小惡魔角色她很適合這種角色 嫵媚動人 溫暖且不招人嫌的劇確定不看一看嗎《dear
  • 阿筆 | Dear me
    的                               自                               己                                 /                               📷Hello, dear
  • 【世界日報讀者爆料】未簽書面協議 蒙市華人房東遭惡房客威脅
    洛杉磯縣蒙特利公園市居民王先生4日向本報投訴,稱近日遇到一名房客,因雙方討論租房時只是口頭協議,他相信房客很誠實,就沒簽書面租房協議。房客因故突然提前搬離,還聲言要對王先生提告。王先生表示,都是他沒有與房客簽書面協議,才惹得這麼多麻煩事。律師提醒,華人居民出租房屋,一定要有書面出租協議,而且若是華人房客,協議內容也一定要中英文雙語內容。
  • 國際電影欣賞 —— 偷自行車的人
    因防疫措施座位有限,本場電影放映僅供選修本課程學生觀賞,不對外開放。
  • 美國好心房東免收200位房客租金,損失10萬美元!笑稱:只要大家平平安安
    紐約布魯克林區有一位佛心房東薩勒諾(Mario Salerno),名下擁有18棟公寓,有80間套房出租中,約有200到300位房客。日前他張貼公告,宣布4月免繳房租,只要大家平平安安、敦親睦鄰,並且勤洗手,這份雪中送炭的暖心也讓失業的房客感動地紅了眼眶。
  • 《1006的房客》最大命案兇手出爐!
    李國毅在《1006的房客》飾演律師柯震宇,因時空融合,和謝欣穎飾演的記者程家樂,同住一個屋簷下。
  • 同影《親愛的房客》:愛與贖罪
    親愛的房客導演:鄭有傑主演:莫子儀/陳淑芬/白潤音/吳鵬奉第5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莫子儀)第5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陳淑芬)01假如我是女人臺灣同影《親愛的房客》.這是一部跳出了愛情與自我認同等常見題材的同志電影,它把焦點與討論放在了同志家庭、兒童撫養、同志伴侶權益等議題上。2017年,臺灣成為了華人社會第一個通過同婚合法化的地區。即使如此,林健一因自己的性取向在面對JC時還是遇到了種種刁難和威脅,家庭親友的冷眼和懷疑,同事與家長的不解與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