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泰哥小時候跟著老爹去,一到加油站附近就能聞到股濃烈的汽油味。
而現在去加油站,除非湊著加油槍聞很難能聞到汽油味。
要說以前出門必須帶包的話,現在出門只要帶個手機就完事大吉了。刷證件有一網通版,付錢有網銀和兩大馬爸爸解決。連以前只收現金油卡的加油站現在也能手機支付了。
然而最近,網上有新聞曝出掃碼支付的電磁輻射功率遠大於通話的功率。如果爆炸,後果難以想像,加油站易燃易爆範圍內使用手機掃描支付存在一定風險性。目前,國內南京、蘇州、洛陽等地已經下令禁止在加油區域內使用手機進行支付。
專家評議團得出「在加油機旁進行行動支付存在安全隱患」為由直接取消了加油掃碼支付功能。
掃碼支付比打電話危險
拋開計量說危害有點扯
老爺們都知道十幾年前加油站裡是不允許打電話的,甚至車主連加油槍都不讓摸。而現在隨著科技發展自助服務越來越多,許多商店甚至加油站都可以自己掃碼解決一切。然而最近浙江海寧市檢察院專門為這個問題召開了一場聽證會。通訊專家對四種場景下手機的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W/m2)進行了測試。
結果證實,掃碼支付的電磁輻射功率遠大於通話的功率,在加油站易燃易爆範圍內使用手機掃描支付存在一定風險性。專家評議團得出「在加油機旁進行行動支付存在安全隱患」的結論。
但泰哥看完這個論證之後總感覺哪裡不太對勁,啥時候電磁輻射功率也可以引發火災隱患了。
然而令人諷刺的是,太陽光中電磁輻射強度約1,435,000m W/m²(太陽常數),是手機輻射的約100萬倍,人體自身輻射約80,000m W/m²,是手機輻射的4萬倍。
加油站的計量設備電磁輻射一般不低於10,000m W/m²,是所謂手機輻射的1萬倍。
雖然說網上測試和加油站事故視頻中都表明,在油氣濃度高的環境下,近距離電磁波的確會引起爆燃。
但許多車主不知道的是都是需要條件的:
1、車輛周圍油氣濃度高(濃度必須在1.3%--6.0%V/V之間)
2、手機或人體帶有靜電,或釋放靜電(電火花要持續1μs,能量大於6mW/h)
3、手機或人體距離加油槍非常近
而這上面的三個條件中最關鍵的油氣濃度一條就被現在加油站帶集氣罩的具有油氣回收裝置加油槍吸走。
而人體上的靜電問題其實也不能算是隱患,一般加油機前都有一個靜電釋放裝置,摸一摸就能直接卸電。而且泰哥相信絕大部分的車主去加油基本上都不會自己動手,能加油工代勞的事情幹嘛要自己動手。
所以,這個相比於手機所謂的電磁功率造成的安全隱患在實際應用中也是很低的。
加油機邊不讓掃碼
最可能是防止飛單和拉動消費
對於手機電磁輻射功率泰哥前面已經算是分析的蠻透徹了,那為什麼加油站還是要禁止客戶自主掃碼支付呢?其實答案也不難猜。
不是不讓手機支付,只是你得下車到裡面的便利店裡支付,既然支付了順便就能買點東西,促進一下消費。扯這些輻射什麼的,就是在放煙霧彈,真正想讓車主老爺們做的就是,走進裡面的便利店,增加消費,促進經濟回暖。但是又不能明說加油必須購物,不然就成了強制消費。
所以想了這個招,既能讓人進店,又有充足的理由(引發安全隱患)。
舉個例子:
怎樣在景區賣水才能賺錢?把水的價格提高可以嗎?但只要水有價格,就會有人不買,永遠會損失一部分人,因為飲用水不是剛需。但換個思路,如果水免費喝,敞開了喝,想喝多少喝多少,但是廁所收費,這樣就把一個彈性需求變成了剛性需求,你可以不喝水但是不能不上廁所。
在加油站裡,如果你可以隨手拿出手機掃碼,大概率就會直接離開,如果必須要到店內掃碼,當車主看到貨架上的這麼多飲料時,還有個啥低價換購活動的話。你很難抵擋住購買的欲望,因為開店的都有一句老話:來都來了。
而另一方面就是一個收益安全問題,其實泰哥在許多郊區加油站加油的時候多少都遇到過加油工用自己的加油卡給我們加油,然後讓我們掃碼轉帳給個人。這樣明當明飛單套現的行為其實在許多加油站裡都有發生。
畢竟加油站監控能拍到收取現金,卻沒法監管掃碼支付。所以掃碼支付只能在工作區支付也可以「完美」解決飛單問題。
而回歸我們今天的主題,為什麼會誕生掃碼支付?
因為方便。車主不用下車,就可以輕鬆的完成加油買單事項。所以,與其叫停掃碼支付,不如抓好轄區加油站的日常安全基礎管理工作,以及加強加油站員工自身應急處理能力,才是硬道理。
最後說句題外話,泰哥日常使用的中石化加油站有微信小程序使用一健加油無需掃碼和下車就可以完成買單,這也是一個很便捷又安全的操作,未來大方向還是可以這樣推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