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耳鼻喉科醫生發的兩條微信在朋友圈裡傳得火熱,從孩子耳朵裡取出的蟑螂以及沾著鮮血的銀柳花照片令人觸目驚心。
10月17日,耳鼻喉科高帆副主任醫師接診了一名1歲半的男孩,據家長介紹:最近一段時間,孩子說耳朵漲、不舒服,總是用手指轉耳朵,還特別煩躁。之前帶他去過幾家醫院,有的說是中耳炎,有的說是外耳道長東西了,但都沒有明確診斷。高帆為孩子進行了外耳道探查術,結果竟然從耳道裡取出了一種叫做銀柳的花。「我們取的過程非常小心,但是在鼓膜上還是能看到一個小孔,估計是種子在鼓膜上長起來了。」事後家長回憶,今年春節曾買過銀柳,估計是孩子自己把種子塞進耳朵的,家人也沒有及時發現,就在裡面生根發芽,最後把耳道都填滿了。
兩周後,張冰住院醫師從患兒耳道裡取出的東西,把她自己都嚇了一跳。「小女孩來的時候不停的哭鬧,說耳朵特別疼。她在看電視的時候耳朵裡進了個蟑螂,她自己用手掏出來一半,還有一半留在耳朵裡。我用鉗子夾了一下,發現蟑螂還活著,而且前腿還死死的扒在鼓膜上。」為了不損傷鼓膜,張冰先把酒精滴到孩子的耳道裡,將蟑螂悶死後,再用吸引器將其取出。
高帆醫生告訴記者,這兩個病例都屬於耳道異物,在耳鼻喉科很常見。耳道異物是指異物不慎進入外耳道所致損傷性疾病,多見於兒童。年幼的孩子有時會將豆子、石子、小珠粒、種籽、小玩具等各種小物件塞進外耳道,昆蟲爬入或者飛入外耳道內,也會形成異物。
兩位醫生在接診當天將病例發到朋友圈,是想提醒廣大家長,最好不要給年齡小的寶寶經常掏耳朵,因為耳道的分泌物是有保護作用的,分泌物可以使小顆粒、小蟲子不容易進到耳道,不會靠近耳膜。有的家長喜歡用棉棒或者金屬卡子給孩子掏耳朵,這些都是不提倡的。如果懷疑孩子耳朵有異常,一定要及時就醫。
同時,家長還要看護好自己孩子,不要把體積細小的東西給孩子玩,尤其是種子、豆子等植物,因為植物在耳道裡停留時間長了就會發酵,發酵以後不僅阻塞耳道,還會分泌一些物質,引起耳道壁增厚,對兒童的聽力、精神狀態、學習能力等方面造成影響。「前天下午,孩子到醫院複查,經過十多天的恢復,鼓膜上的小孔基本已經長上了。幸虧取出的及時,沒有給孩子造成太大的損傷。」高帆醫生說道。(文/郝潔 攝/高帆、張冰 圖/來源於網絡)
編輯: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