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佟樂的溝通中,編輯組很驚訝地得知,在高強度的工作之餘,他和團隊另外三位小夥伴還一起利用寶貴的休息時間完成了兩篇總結材料,向後方分享前線工作的經驗與心得:一篇是關於本次疫情個人與家庭如何防護,另一篇是結合這次出徵總結醫護團隊的組成與駐地配置等經驗。
為什麼想到要做這些工作呢?
佟樂認為,華西醫療隊此次援鄂,從組織到臨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都特別多,覺得非常有價值,他「想快速地把經驗傳遞出去,供更多的醫務人員參考」。
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務之外還要做總結材料?這的確是突破我們一般人的固有思維的。我們很好奇這是不是醫院科室給他們規定的任務。「不是,都是我自己想寫的。臨走前科室交代的更多是做好護理工作,保護好自己。是我們在前線發現這些有價值的東西以後有了這樣的想法。」佟樂說。
佟樂的確不是我們大眾理解意義上的護士。
「我平時喜歡思考,怎麼對病人好,怎樣與病人交流……」心直口快的他說,「我希望自己能非常深度地思考護理工作。讓大家感受到,護士已經不是他們心目中只會發藥、輸液、打針的形象了。其實不少人對護理工作的理解還停留在按醫生要求給藥,照顧病人這個層面。」
談到這裡,活潑的佟樂一改話風,轉而變得嚴肅而莊重起來,滿屏幕都是他對工作的鑽研與洞見:
「護理的過程就是管理的過程,管理就包含了很多內容,生理上、心理上、生活上。治療與護理雖是重要的,但我覺得我們更應該加強人文關懷、心理護理。醫生們有句話說得好,每天貼身服務於病人的是護理人員,所以患者的動態需要我們第一時間去挖掘和研究。我們護理專業也是一級學科,我們也要加油,努力做研究者、創新者和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