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北京做花卉生意的姑娘田田告訴記者,和往年相比,今年情人節訂花的客戶少了很多。田田的貨源主要來自雲南,因疫情期間物流運輸受限,鮮花和包裝材料的來源都斷了。
昆明鬥南花卉市場是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交易量佔全國的70%,是中國花卉市場的「風向標」和花卉價格的「晴雨表」。2月10日,昆明鬥南花卉市場的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在關閉多日後恢復交易。
該市場發布的行情通報顯示,2月13日在本就疲軟的市場需求下,隨著情人節備貨結束,在供貨量大幅度減少的情況下,成交率、均價依然還在持續下跌,整個市場行情已觸底。
鮮花成交價創三年最低
2月10日,昆明花拍中心開業首日,總供貨量為351.9萬枝,與去年同期的600.9萬枝相比,供貨量減少249萬枝,降幅為41.44%;一枝成交均價為0.52元,為三年最低,較去年的1.79元下降1.27元,跌幅70.95%。
在昆明鬥南花卉市場做批發生意的商戶小張介紹,目前拍賣交易中心已恢復交易,但市場商鋪還沒重新開業,他也還在等市場開業通知。
不僅僅是昆明的鮮花批發市場還沒開業,目前國內大部分鮮花市場仍處於關閉狀態,花店的線下門店也大多仍處於停業狀態,接單主要靠線上平臺或朋友圈在接單,訂單量非常有限。
在朋友圈賣花的田田告訴記者,過去情人節前夕是訂花高峰期,今年她發朋友圈的鮮花圖片,連點讚的人都很少,疫情當前,可能大家都沒有心情吧。
線下門店沒開張,線上電商消費也並不樂觀。鮮花對物流要求較高,當下線上訂花收貨時間難保證,很多消費者即不敢出門逛花店,也不敢輕易在網上下單。記者聯繫電商平臺的多家商鋪,店家均反饋目前物流到貨或延時,因疫情防控,運輸途中的不可控因素增加,到貨時間晚於正常時間1至2天的情況非常普遍。
鮮花商戶和花農收入大減
在雲南做花卉批發生意的胡先生,今年正月初二就趕回昆明,準備新年的生意,情人節鮮花消費是每年的市場交易高峰。
據介紹,2月5日,雲南的一些商戶已經將賣不出的玫瑰扔到了垃圾堆。
「一些玫瑰花都成批的扔掉了。」2月14日上午,胡先生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目前到雲南的外地採購商不多,物流也沒有完全通暢。
商戶小張還提到,今年雲南花農的花也不好賣,雲南的一些村子也有交通管制,採購商進不去。目前各地都在打防疫攻堅戰,加上很多地方實行一刀切政策,都採取最嚴格的管控措施。
小張還提到,往年情人節鮮花銷售額能佔到他們全年份額的20%到30%,今年是錯過了檔期,現在只能盼著能早點恢復上班。
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相關人士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預測,一季度鬥南花卉市場的鮮切花交易量會比去年減少1.2億枝左右,全省會減少20億枝,損失在25億元以上,加上農資、物流等成本,鮮花產業的損失在40-50億元之間,如果再加上盆花的損失,可能會達到100億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