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最近上海浦東報告了一例新冠病例,引發關注。您今天能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是否意味著此次疫情的波及範圍有限?
張文宏:上海浦東這個病例在社會上引發關注,但對於我們專家團隊而言,這樣一個偶發病例,是在意料之中。半年前,我們在專家組的會議上也反覆說過,這一次疫情有可能延續很多年,不僅在今年夏天不能終止,(而且)會蔓延到年底,甚至於第二年都會繼續蔓延。最近,大家也都慢慢地接受了這一觀點。
中國不是獨立於世界之外的國家,我們向全世界開放得特別廣。無論是輸入還是輸出貨物,還有各種經濟來往,中國都是世界經濟活動的中心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徹底杜絕輸入性疫情,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有些輸入性病例,並不是(由)人員進入帶來的,而是跟著貨物物流進來。隨著物流越來越多,這種可能性會越來越大。中國現在對外的口岸,無論是陸地口岸還是空港,都會面臨這種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你只能做兩件事情,第一種,斷絕與全世界的交往;如果做不到,第二種就是(做好)充分的預案,來針對這種散發疫情的發生。一旦出現,預案馬上就開始啟動。
預案的方法是,要永遠「跑」在病毒的前面。對於第一例這樣的指示病例,如何發現?為此,上海在今年上半年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擴大了上海市的發熱門診和發熱哨點門診的布局,我們的發熱門診和哨點門診多達400多個。一個城市有這樣網格化的發熱門診,建立一個敏感的發熱門診體系,總是讓你能夠及時找到第一次發病的病人。
很多人會問,無症狀感染者怎麼辦?當發現第一個發熱病人的時候,就意味著可能有多個無症狀感染者,這需要我們去做第二步,就是擴大檢測,以發熱人員為中心,進行密切接觸者的追蹤。為了能夠「跑」到病毒的前面,必須再進一步擴大檢測,對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同時,以這個指示病例為核心,擴大檢測區域。只要做到這兩點,其實就不會「跑」到病毒的後面去。
這一次,對於一個孤立的在(上海浦東)機場發生的跟貨物接觸有密切相關的病例,說句實話,我們從來沒有為這件事情大驚小怪,對於上海衛健委,上海整個的醫院系統和疾控系統,這無非是我們無數次演練當中的又一次實戰。
迄今為止,只有這個病例的一個密接同事,也發現感染了病毒,其他再擴大的檢測就再也沒有發現新的病例。我相信,隨著對病毒的進一步追蹤,這個問題應該很快會得到解決。
記者:上海這次疫情的起源是什麼,現在您有沒有一些新的信息可以分享?
張文宏:到了目前這個階段,我們在一個病毒世界大蔓延的過程當中,再去找最原始的起源,已經變得極為艱難。同樣,在成千上萬件貨物當中,找到是哪一件貨物,事實上也毫無意義。這個病毒是有生命的,基本上(能存活)兩個星期左右。所以,防控專家要在病毒傳播的有效生命周期裡,控制住病毒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