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今日關注》播出視頻)
疫情期間,
口罩成為市民日常防護標配。
但是如果我問你,
您買的口罩是否合格呢?
近日,
佛山警方接連搗毀4個假冒偽劣口罩窩點,
共查獲假冒偽劣口罩120萬餘只。
記者帶著其中部分口罩送往專業機構檢測,
大家不妨猜猜,
到底偽劣口罩的問題出在哪裡?
(送檢口罩)
送檢的口罩分藍色和灰色兩種,從外觀來看,跟我們日常佩戴的沒什麼區別。
據介紹,口罩共分為三類,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防護口罩。
隨後,檢測員用醫用外科口罩的行業標準,分別檢測送檢樣品。
首先是檢測口罩帶。標準規定,每根口罩帶與口罩體連接點處的斷裂強力不小於10N(牛)。也就是說,檢測員將被剪成4根的口罩帶,分別系在2斤的砝碼上後垂直拉起,如果都能堅持5秒不斷裂,才能通過該項測試。
結果顯示,藍色的口罩帶在斷裂前堅持了4秒。灰色的口罩帶,在提起砝碼的一霎那間就斷裂了。
第二項是壓力差測試,主要檢測口罩的呼吸阻力。經檢測,兩種口罩都合格,也就是說使用者佩戴起來不會太憋,呼吸順暢。
但是,在最重要的第三項「顆粒過濾效率」的檢測中,這些偽劣口罩全都不合格。
標準規定,口罩對非油性顆粒的過濾效率應不小於30%。這是一項核心數據,尤其對於疫情期間的防護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很遺憾,灰色口罩的檢測結果是不到17%。
廣東省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所醫用材料檢驗室主任 黃敏菊
「而藍色口罩的數據,我們通過測試可以看到,顆粒過濾效率只有10%左右,就是跟我們,普通紙巾的過濾效率差不多了。」
過濾效率不合格,主要原因就是口罩的熔噴布質量不過關。口罩內外共有3層布,外層和內層均採用無紡布,中層則採用熔噴布,這個熔噴布可以說是口罩的「心臟」。它具備的功能,主要是阻隔顆粒,和細菌病毒的透過。
隨後,檢測員分別剪開合格的以及記者送檢的口罩,通過觸感和視覺,進行熔噴布的對比。
(左邊合格口罩,右邊送檢口罩)
記者觸摸發現,兩者摸起來薄厚不一樣,記者送檢的口罩就像一張紙,非常透明。
換成視覺觀察,左邊的送檢的口罩,明顯更薄。
(左邊是送檢的口罩)
提醒大家,
購買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
務必通過正規的交易渠道,
以免上當受騙!
廣東臺記者: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