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鄯善都城到底在哪裡
在漢通西域前,「樓蘭、姑師邑有城郭」「樓蘭、姑師小國爾,當孔道……皆有城邑」「漢使多言其國有城邑」。對此,學術界已有共識:西域土著諸國建立的城池應為圓形。
從形制來看,鹹水泉古城呈圓形,應為張騫鑿空之行前,沒有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由西域土著居民修建的城郭。
古城內的建築雖已被風蝕殆盡,但城牆修築方式顯示了它的原始性。它的建築方式與塔裡木盆地已發現的最古老城址——圓沙古城較為相似。
根據牆體復原,鹹水泉古城直徑300米,是樓蘭地區及整個塔裡木盆地綠洲現存最大的一座圓形古城,符合西域諸國時期都城的形制及規模。
鹹水泉古城北有漢晉時期墓葬分布,沿臺地邊緣向東,可以和鹹水泉墓葬群、樓蘭墓葬群連接成片。
墓葬內遺物多被盜掘不存,但發掘的1號墓地兩座墓葬中仍出土織錦殘片,顯示墓葬形制規格較高,非一般平民所能擁有。出土器物多角弓、羊頭等,顯示出西域諸國時期「引弓之民」的特徵。
考古人員選擇不同地點的有機質標本做碳十四測定。結果表明,古城牆體年代集中在東漢後期至魏晉前期。
「由於風蝕,鹹水泉古城使用期間,數年或數十年牆體就需要加固,頂部紅柳枝需要更換,所以現存城牆可能為樓蘭城最後使用年代,並不是古城最早營建年代。墓葬則集中在東漢前期,略早於牆體,這也間接證明牆體測年數據非古城最早使用年代。」
胡興軍介紹。調查發現古城地表遺物較少,城內散布有零星的陶片、石磨盤殘片等。
在古城周邊採集到石箭鏃、石刮削器、陶片、三翼銅箭鏃、銅環、五銖錢、環首鐵刀等,明顯分屬於青銅時代和漢晉時期兩種不同時代的遺物,遺物數量以漢晉時期為主,魏晉以後遺物在古城周圍只採集到2件,表明此地最後興盛期為漢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