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什麼時候開始愛上彈吉他的?為什麼選擇成為職業吉他手和製作人?
我是在16歲開始彈吉他的。
剛開始,只是喜歡古典吉他,後來聽到各式各樣的現代音樂以及吉他的聲音,就開始學習多樣化的吉他演奏手法。那時候,買到卡帶或者CD,會認真地看唱片內頁名單,看吉他手以及音樂家的名字。後來就幻想,自己的名字也會出現在唱片裡,那會是一件很酷的事。
彈著彈著,我發現在現代音樂中,吉他只是一部分而已。如果想把吉他彈得更好,就需要去了解更多的知識以及吉他以外的東西,那樣才能更好地去掌握和創造音樂。於是,我在1999年,開始研究MIDI音樂製作和編曲。
後來,這些知識都成為了我在音樂生活和工作上的有力支持。成為一個職業樂手,在錄音棚裡參與錄音,站在舞臺上表演的願望,也不經意間慢慢地實現了。
而成為一個音樂製作人,卻是當初沒有想到的,也許只是因為我想和音樂靠得更近些,又恰好具備做這件事的某些能力吧。所以好像並不是我要選擇,而是我被選擇,成為了一名職業樂手和音樂製作人。
2. 對您影響最大的藝術家和吉他手有哪些?
我最喜歡的音樂家一直在變,因為我會不斷地聽新的音樂。但較早時喜歡的藝術家和吉他手有Wes Montgomery、George Benson、Larry Carlton、Jeff Beck、Lee Ritenour、Sheryl Crow、Celine Dion等等,我似乎不那麼熱衷搖滾樂和樂隊音樂,聽得並不多,相對喜歡的有Pink Floyd、AeroSmith。
3. 您是如何第一次開始跟汪峰合作的?後來如何成為他的製作人?
2004年春天,汪峰準備錄製專輯《笑著哭》,他想找到一個吉他手,能給他的音樂帶來點新東西。他在龍隆那要到了我的電話,問我願不願意試試,那就是第一次合作。
10首歌,幾天的錄製,從頭到尾,汪峰似乎都十分滿意而又驚喜,我也對那些歌曲的吉他織體與內容做了很多即興的添加和創意,比方《飛得更高》的B段高音區的吉他織體,當我彈出來的時候,汪峰興奮地說好聽極了,像是看到了傣族的舞蹈,這也讓我很高興。
2005年末,錄製《怒放的生命》那張專輯的時候,我也同樣對整個專輯的吉他部分做了很多創作和添加,汪峰覺得效果都出乎意料的好,所以在錄製那首《長安街上》的時候,他說,對編曲還不太滿意,問我有沒有什麼想法和建議,我就建議他增加大提琴,律動怎樣加強等等,他覺得很妙,就依法改動了編曲。
可能是汪峰覺得我對整體音樂都有很好的見解和能力,所以在2006年末,開始製作專輯《勇敢的心》前夕,他決定把整張專輯的編曲都交給我來做,並擔當專輯的音樂製作人。
4. 作為汪峰老師的長期製作人,你最喜歡的是什麼?有哪些有趣的經歷可以分享?
和汪峰合作,最令人高興的事是,可以比較自由、隨性地去創造音樂,但又非常認真極致。而我倆又都是偏執狂式的人,在某些別人看來不起眼的小細節處,也許會「斤斤計較」,甚至發生非常劇烈的爭執。
有趣的經歷太多了,記得有一次錄製《哭泣的拳頭》的bass,我演奏的力量太大了,把伢子借給我用的bass的琴枕彈碎了,弄得我特別不好意思。那時混音特逗,李軍在錄音棚裡屋混音,我和汪峰就在錄音棚的外屋等,等煩了,我倆大半夜回他家把PS遊戲機取來,邊玩邊等。
5. 成為職業樂手和製作人這些年來,你印象最深的,最低谷的,最自豪的音樂方面的經歷有哪些?有什麼感悟?
印象最深刻的事,我想應該是在做出某些重要選擇的時候,就像2013年末,結束了汪峰一年的巡演後,我對巡演的工作感到極度厭倦和疲憊,我必須要做一個選擇,還要不要這樣繼續,雖然這工作是別人眼中的「我」的一部分,很多人趨之若鶩,還求之不得。如果選擇離開,也一定要面對未知的變化。感謝自己,做了心往的選擇。不知這算不算是低谷,但它是我自己的選擇,我不太想一直過那樣的生活。
自豪的時刻,當然是即便在忙碌至死的工作中,也沒忘記為自己製作出版了兩張個人專輯——《為你心跳》和《陽臺上的葉子》,還有2020年,為我的女兒——賈子葉,製作了十幾首歌曲。因為那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符號,不管有多少人問津。
6. 作為一名職業樂手,您是怎麼看待吉他演奏的?
吉他,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因為吉他的種類和與之相關的音樂種類紛繁複雜,演奏技巧和手法千奇百怪,很難全面了解和掌握。
「職業樂手」更強調的是和別人的音樂配合能力,那「職業吉他手」就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和能力,而不僅僅是「吉他演奏」這麼簡單。所以,真正能達到優秀「職業樂手」標準的人,很少。
7. 作為一名職業吉他手,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技術全面與個性的演奏哪個更重要?
其實現在的我,已經不太像是一名職業吉他手了,因為除了偶爾有錄音工作外,演出也很少參加。
對於我來說,吉他和音樂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你不能時刻都和它在一起,那樣就沒意思了,但也不能過份遠離,那樣就會陌生,所以,我從來都不強求自己練琴或聽音樂,隨性而至,這樣才是我喜歡的彈吉他、玩音樂的狀態。
職業樂手很像是一個工具化的角色,最好能具備多功能性和高性價比的特性,但如果你真的變成那樣的話,你就往往會失去獨特性和藝術性。所以做一個職業樂手是很難的,最難的地方,就是你既要保持高水準的通用性,還要保持相對的獨特性。
說到底,可能最後,你就是要做一個選擇,不可能兩者兼得。
8. 你對今天的華語音樂行業有什麼看法?
音樂隨著時代變化,今天的音樂,很容易獲得,但人們卻沒有快感,因為比音樂刺激的事物太多了。更多的時候,音樂是在看短視頻時候聽的,是看綜藝時聽的,說白了,音樂是用來「邊看邊聽」的,我想這在全世界範圍可能都一樣。
而華語音樂的特點是,大部分的音樂和幾十年前相比,基本沒什麼變化。
大家似乎都很哀怨惆悵,小情小調,深沉無邊,唱歌的方式都是矯情地蹭著舌唇和上顎,把聲音擠在咽腔裡。要麼,就必須要洞察出點兒特別深刻的東西,苦大仇深,寓意深遠。
華語音樂太注重歌詞,卻忽略了音樂本身。幾乎都是線性發展的音樂,拖沓而缺乏律動和節奏感。
這就導致了更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音樂極度缺乏令人興奮的娛樂精神。
9. 對年輕的音樂家和吉他手有什麼建議?
別一直彈特別快的東西,別一直彈特別密集的音符,那一點兒都不酷。
別把吉他和音樂一直看成一件工作或考核指標,它也許更應該是你的生活習慣而已,那樣,你的音樂才屬於你自己,更像你自己,有了獨特性,你才有獨特的價值。
10. Gibson的聲音對您有什麼影響?
Gibson的聲音對我來說,是質樸而有厚度的聲音,某種程度上說,它更接近古典樂器的聲音,更接近人類發出的聲音。
11. 你目前有哪些Gibson吉他?你最完美的Gibson會是怎樣的?
Les Paul Custom
SG STD
ES-335 Memphis
ES-335 Nashville
L-5 CES
Hummingbird
J45
J50
可能並沒有完美的吉他存在,不同的吉他各有特點,如果想像的話,應該是:全空心結構,小尺寸琴體的Les Paul吧,像是縮小的L-5那樣。
12. 2021年有哪些音樂方面的計劃?未來的人生目標有哪些?
我是個沒計劃的人,2021應該是繼續陪女兒玩音樂,做一些歌曲,也許會考慮錄一張自己的音樂專輯。
未來的人生誰說的好呢?隨遇而安,只要有吉他和音樂陪伴,做個普普通通的人,能和家人快樂地生活就好。
賈軼男,吉他演奏家,音樂製作人。曾擔任:汪峰、那英、龐龍、許飛、譚維維、騰格爾等歌手的製作人。編曲製作過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如:《春天裡》《北京 北京》《勇敢的心》《光明》《當我想你的時候》《存在》《怒放的生命》《飛得更高》《再見青春》《河流》《燦爛的你》《髒歌》《兄弟抱一下》《尋水的魚》《我的童年》《山風一樣自由》《變幻的年代》《只因為你》《無處安放》《像夢一樣自由》……
* 2008年,第八屆音樂風雲榜-年度最佳製作人
* 2009年,第九屆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年度最佳製作人
* 2010年,2009年度北京流行音樂典禮-年度最佳製作人
* 2012年,2011年度北京流行音樂典禮-年度最佳製作人
* 2013年,第二十屆中歌榜-年度最佳單曲製作人
關於Gibson
Gibson Brands是世界經典的吉他品牌,在過去126年中,它已經塑造了跨流派的幾代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的聲音。Gibson Brands成立於1894年,總部位于田納西州納什維爾(Nashville),秉承世界級的工藝,擁有傳奇的音樂合作夥伴關係以及不斷發展的產品。Gibson Brands產品線包括著名吉他品牌Gibson,以及其他知名的樂器品牌,包括Epiphone,Kramer,Steinberger,還包含了Gibson音頻類產品KRK以及Baldwin鋼琴。Gibson Brands致力於品質,創新和卓越音質,為各種音樂愛好者帶來更好的音樂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