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特別好比較,類似「全國 20 家最佳酒店」、「上海最棒(gui)的 17 家頂級日料店」這樣的標題總是能夠廣泛引起點擊率與收藏。然而這些排名沒個精確而公正的評分系統,大多數情況下,它們更帶有明顯功利性。外國人也愛排名,但在較完善的評審標準和專業的評選團隊維持下,得到的結果似乎更靠譜些。
11 月 6 日有個特別的大會,Drink Magazine Bar Awards 2016 第一屆飲迷酒吧行業頒獎盛典(文中皆簡稱 DMBA)在上海外灘萬達瑞華酒店舉行,我們為你深入前線,用 From A To Z 的視角,與你分享這場酒吧界盛典中的一些關鍵字。世界那麼大,英語不見得是共通的語言,然而微笑跟酒絕對是消除人際隔閡的萬靈妙藥。
邊聽音樂邊讀更應景。
ACTIVATION 品牌激活活動
一般在餐廳吃飯我們不一定會認主廚,菜單菜色合胃口就成。然而在酒吧的領域裡,一個老練而順眼的調酒師能夠有效帶你快速離開車禍現場或是飛上天。如果想一次知道行業內有哪些顏好活好的老司機或新秀,關注這些調酒界的超級選秀吧,要知道,這些並不是場誰都能參與的海選型比賽。Bartender is new rock star,能夠進入決賽的都是行業內拔尖兒的酷小孩。
2015 年在中國大陸舉辦過的品牌激活活動有:
★《Bacardí Legacy Cocktail Competition 》百加得傳世雞尾酒大賽
★《Cointreau Queens》 君度女王
★《Jameson Bartenders』 Ball》尊美醇調酒師派對
★《Start With Stoli》 Stoli 調酒師培訓計劃
★《The Chivas Masters Competition》 芝華士雞尾酒大師賽
*也是此次 DMBA 最佳品牌激活 / Brand Activation 獎項的得獎品牌。
(圖片來自芝華士官方提供)
上至下,由左到右,他們分別是:
★李宗達/ Song’s Club(廣州) ★Atsushi Suzuki / Speak Low(上海)
★鄭文潔/ Mokihi(北京) ★謝俊/ The Nest &Cannery(上海)
★龐偉仁/ Janes & Hooch(北京)★楊大慶/ The Tailor Bar(上海)
★範威/ The Iceton Bar(廣州)★Francesco Angotti / Migas(北京)
★陸遙/ Union Trading Company(上海)★張敏/ Flavor Lounge(重慶)
可以感受一下他們的風採。
BRAND 參與品牌
本次活動由下列品牌贊助,他們也是目前在國內比較活躍的高端烈酒與飲品品牌。有代理商供貨相對來說比較可靠穩定。
COCKTAILS 雞尾酒
Lain Griffiths 來到 DMBA 現場,與其團隊帶來幾款以植物為主題,充滿現代精神又香氣濃鬱的調酒。 Dandelyan 酒吧於 2014 年開業以來更換過 3 版酒單,每一版酒單從酒飲到平面設計都耗時長達 7 個月至一年半不等。此次第 3 版酒單靈感源於維多利亞時代植物學圖譜,酒單配方下貼心以圖標簡述酒飲口味類型、適飲時間。
DANDELYAN 丹德裡安
英國飲料行業權威雜誌《Drinks International》雜誌公布了 2016 年全球 50 佳酒吧,倫敦 Dandelyan 為今年第三。附帶一提,排名前十的酒吧有九家都位於紐約或倫敦,中國有三家上榜。它們分別是:NO15.Speak Low 上海、NO27.Lobster Bar 香港、NO41.Quinary 香港。
Dandelyan 酒吧座落在近期開業的倫敦蒙德裡安酒店 Mondrian London hotel,由 Tom Dixon 設計,被今年第七屆的餐廳及酒吧設計大獎 The Restaurant & Bar Design Awards(簡稱 RBDA)評為最佳酒吧。
★ DANDELYAN
★地址:Mondrian London, 20 Upper Ground, London, UK
★聯繫方式:+44 (0)20 3747 1063
EVENT 活動花絮
★Dandelyan Bar
由來自倫敦蒙德裡安酒店的 Lain Griffiths、Michael Ball 及 Dandelyan 團隊擔任客座調酒師。
★大獎吧 Awards Bar
由 Daniel An 安鵬程及 Taste Buds 團隊主理。
★香檳吧 Champagne Bar
★私酒吧 Bootleg Bar
FEDORA 淺頂軟呢帽
氣場不夠,帽子來湊!讓 Fedora 走紅的其實是 1920 年代開始的黑幫文化,當時美國處于禁酒令時期,許多流浪異鄉的愛爾蘭人、義大利人進行幫派活動,經典造型除了一身西裝就屬頭上的軟呢帽。所以如今諸多黑幫電影也輕易能看見 Fedora 的身影。標誌性特徵是帽冠的凹痕及寬簷,一般為中間一道大凹痕,前側有兩個小凹痕,這個設計是為了方便脫帽子,最開始的紳士們經常需要脫下帽子:同女士打招呼、進入室內、脫帽致敬等。因為其輕便、易摺疊又不失正式感,在紳士著裝中風靡。
GREAT GATSBY 大亨小傳
說到 1920年代,由導演巴茲魯曼(Baz Luhrmann)改編,在 2013 年上映的電影 The Great Gatsby 不可不看。這部電影在音樂,服裝與場景上以這個世代的觀點,嶄新的詮釋了這部費茲傑羅的經典文學作品。電影配樂結合了饒舌嘻哈,緩拍,搖滾,用一種濃烈奔放的巴洛克風情和街頭節拍營造那份華麗卻虛無的時代氛圍。
HOPE & SESAME 廟前冰室
本屆 DMBA大部分入圍的酒吧都集中在上海與北京,入圍最佳酒單的廣州酒吧 Hope & Sesame 廟前冰室便不可忽視,值得推薦。當你去到廣州請務必一試。推開小機關後的一道暗門,裡面是間僅有 30 個座位的隱秘酒吧。主理人是來自香港的 Andrew Ho與來自瑞士洛桑的 Bastien Ciocca,他們就讀於酒店管理學院時便結識,已是資深餐飲從業者。擁有大量技術與知識使他們偏好結合烹飪技巧與實驗傳統食材。
他們的酒單無論在圖像設計或是口味上都非常「港」,酒水混合廣東糖水與分子調酒技法的概念,口感清爽。酒單插畫風格鮮明,現在已經很少在印刷物上單頁面一次看見超過六種字體跟十種以上顏色了,感覺特別帶勁,像是一口悶掉久違的 Trio Cafe Taipei 5+1 Shots 組合。服務與環境氛圍也相當好,如果我在廣州會常去的地方,先決條件是你必須提前預約,推薦用店家手機號微信訂位。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廟前西街48號(廣東省商業大廈)
ISLAY DRY GIN 植物學家
以草本入酒一直以來就沒有在調酒界掉過隊形。有名的如義大利有 Campari、Aperol、Fernet、Cynar。法國的 Picon 跟 Suze,德國有野格 Jägermeister。以及各種起到調和或增添風味的 Bitters 苦精。畢竟雞尾酒有著四大元素:烈酒、苦精、糖與水,草本在風味中成了點綴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些由歐洲大為流行的因醫療用途開始的苦味藥草酒,到 Sazerac 這款也許是最早苦艾雞尾酒的誕生地紐奧良,我們可以發現雞尾酒本身就是國際化的產物,不同背景但文化有相似之處。
然而到了現代,由於技術器材的進步以及對於味覺變化的演進,草本由最初的濃厚木質調更偏向花果草葉等較為清新芳香的風味,在細節處能有更多變化與可能性。
在艾雷島的 Bruichladdich 布萊迪酒廠首席調酒師 Jim McEwan 以一種前瞻的眼光洞見了未來。請兩位植物學家協助採集當地野生植物,最終篩選出 22 種特色香草與花卉,以羅夢式蒸餾器(Lochmond Still)低壓文火緩慢蒸餾,從創造、蒸餾、裝瓶都在艾雷島上完成了一款柔和而風味多樣的花香味琴酒 The Botanist Gin。
《The Spirits Business 2016》雞尾酒與酒吧文化流行趨勢便指出,以下幾點將成為這年度調酒文化的重點流行趨勢。
★Fermented ingredients 自製材料,
★Gin-centric menus 以琴酒為主的雞尾酒單,
★Lighter cocktails 清爽風味的調酒,
★Experimenting with craft spirits 獨立手工烈酒品牌,
JUDGES 評審流程
DRiNK Magazine Asia 於 2008年在上海創立,定期出品面向業內的中英文雙月刊《飲迷》,此本刊物不對外販售,僅限業內人士申領訂閱。今年舉辦第一屆關於酒吧行業的大獎。獎項前期於八月底到九月中旬開放公眾在移動網站上投票,九月下旬選出每個獎項的前十名後,再由 50 名行業專業評委評選後公布每個獎項的前五名。DMBA 活動當天公布最終結果。
評委團成員遴選來自業內各領域和全國各地的人士擔當評委。其中有酒吧經營者、品牌經銷商、品牌大使、媒體人士(其中幾位來自《飲迷》團隊)、顧問、培訓人員和活動組織者。這些評委都在中國各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工作或者在平時工作中需要各地出差,每個獎項贊助商的代表評委不得超過一名。各個評委不得為自己、同事、自己的酒吧或效力品牌投票。
如何?信息的公開透明讓這個獎項的公信力看來挺靠譜的。
KIN-SAN 金眾磊
有個獎項特別引入注目,因為它不是由評委團選出來的。這個獎項就是創始人特別大獎,獲得者是在中國酒吧行業有著舉足輕重作用的 Kin-san 金眾磊。可以讀一讀《飲迷》雜誌主編 Dan Bignold 在為 Kin-san 頒獎前的發言。
「過去八年裡,我們在創業的同時也看到中國酒吧行業逐漸達到如今豐富多彩、人才濟濟的大好局面。我們見證了許多明星人物對這個行業的貢獻,其中許多都進入了頒獎盛典的提名名單。我們想頒發給一位成就最卓越的業內人士。他開的酒吧數量和親自培養的優秀調酒師數量比在座的其他人都要多,從業時間也是最長的。我們真誠地相信,中國酒吧行業沒有他就無法取得現在的成就。代表著我們和全行業的感謝——感謝你參與建設的這個行業,感謝這個行業對我們的支持。」
細節上的嚴謹,與對於專業的執著,飲酒不只是享樂,而是一種文化。看看這個視頻,你會更多的了解這個產業。
LYAN 大師
晚宴搭配兩款特製威士忌由 Mr.Lyan 設計,在傳統中賦予新意。Ryan Chetiyawardana(人們更常稱他 Mr.Lyan)和 Lian Griffiths 共同打造的酒單 「hunter, gatherer, shaman, explorer」 被授予 2016 年世界最佳雞尾酒酒單(World's Best Cocktail Menu)的榮譽。然而我更願意介紹 Mr.Lyan 對於生態自然的用心。他倡導可以用多元方式去減少冰與新鮮水果的使用,最大限度的減少廢棄物與僅可能回收與重複利用,減少垃圾對環境的負擔卻不影響雞尾酒的風味。
MUSIC 演出樂隊
當晚的音樂由 The Bootleg Trio 演出。樂隊成軍於 2004 年,由才華橫溢的 Fred Snow 和他的 Top Shelf Band 組成。節奏吉他、人聲、貝斯和鋼琴,他們的演出令世界各地的觀眾瘋狂不已。而他們最為人所知的身份應該是倫敦 Nightjar 和 Oriole 的駐唱樂隊。他們的音樂風格被評為 「filthy, zombie swing」 ,曾在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上做閉幕演出,並為眾多大牌音樂人暖場——這是他們的中國首秀。The Bootleg Trio 用他們的復古樂曲和幽默歌詞帶讓整個氛圍瞬間回到禁酒令時代。
NOMINATIONS 獎項與入圍者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第一屆飲迷酒吧行業頒獎盛典完整五強名單,所有你應該去踩點兒的好酒吧、該認識的臉都在這裡。記下名字,搜尋地址,貼在打車軟體上,你夜生活的大門從此而開。
ONE 同一產業,同一熱情
同一產業,同一熱情。COCKTAIL CULTURE IS A GLOBAL PHENOMENON.
剛落幕的美國大選,還是會對世界經濟可能造成影響,然而現下就是個新世紀的輝煌年代,歌照唱,舞照跳,錢照燒。2016 年的雙十一天貓在七分鐘內總成交量已破 100 億。你還是該關注眼前的這口酒好不好喝。
PARTY & COMPETITION WHO CARES ?
對於 DMBA,聯合創始人 Theo Watt 是這麼說的:「我們正處在中國酒吧行業的轉折期。不論是我們的同行,還是消費者,他們對教育的需求是巨大的。希望這個頒獎盛典能夠讓中國酒吧行業受到更多關注,同時也讓行業內外的人更尊重調酒師這個職業——他們每天都努力工作,只為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點歡樂。」
聯合創始人、《飲迷》主編 Dan Bignold 補充:「《飲迷》這七年間,被中國酒吧行業內不斷湧現的人才所打動,DMBA 是對這些才華與付出的認可,同時我們也希望它能鼓舞年輕從業者朝著更高的目標奮鬥。」
PROHIBITION THEMED 禁酒令時期
當晚的主題是禁酒令時期或是 BlackTie 晚會正裝,我們為你抓拍了幾個衣著上特別有亮點的人士。
★圖 1: Black Tie 很容易變得無聊,聰明的方式是在配飾上玩花樣。來自廣州 Iceton 的 Wing Fan 用立體材質的訂做領結與出彩的襪子花色在細節點綴。
★圖 2 與圖 5: 復刻 20 年代造型不能少的是帽子。Cross Yu 與 Eddy Yang 分別以帽子作為自己紳士魅力的象徵。好吧,我覺得很顯然的他們都比較不羈,並沒有認真考慮 Dress Code 的遊戲規則。畢竟他們都入圍最佳調酒師,絕對不會被檔在門外。
★圖 3: 謝天謝地,終於有個人對禁酒令時期認真,穿了 1920 年代的打扮。應該是因為女眷比較有時間倒騰梳妝,一般調酒師幾乎半夜才下班,多半以保守持平正裝為主。
★圖 4: 個人風格鮮明也是一個討巧小技巧,比如以 Handlebar 作為個人特色,來自 El Ocho 的 Kaoru Takii 戴上與自己胡型一致的領帶夾,幽默感讓人會心一笑。
★圖 6: 3 件套西服與小圓領白色襯衫是 20 年代造型的精髓,於是平時多半穿著毛呢且色彩豐富植物色系獵裝的瑞典紳士 Erik Andersson 便這麼做。這位 Hendrick’s Gin 亨利爵士金酒亞洲區品牌大使最後拿下了最佳品牌大使的獎項。
QUEEN 女性調酒師
別以為吧檯裡面就是紳士們的鬥獸場。越來越多的女性在這個行業展露頭角。而且,可別說,她們長得也還真不錯。誰說才華跟顏值不能同時擁有?
由左到右:MGlam 的 Blacky Su、現為自由調酒顧問的 Jackie Lo、The Tailor Bar 的 Panda Tang、Module 的 Moe Wang、Speak Low 的 Faye Chen
RETRO-FUTURISM 未來復古主義
然而關於 1920 年代,並不僅限於此。1920s 的德國電影《大都會》Metropolis 成為科幻電影的標竿。批判社會現實,在美術上將未來主義和線型設計帶入畫面之中,現在看來依然沒有過時。時至今日,眾多故事的背景設置在 1920 年代,其復古而風格強烈的時尚風潮也影響著科幻界,安德魯·尼克爾執導的《時間規劃局》、《黑暗騎士》系列以及《雲圖》,在美術或造型設計上隱然向此年代致敬。
SPEAKEASY 地下酒吧
1920 年代美國經歷一段禁酒期,從 1920 年開始至 1933 年結束。此間禁止酒類飲料的製造、售賣或轉運,但卻不禁止飲用,這點很妙。人們要喝酒就只能到地下酒吧。依照傳統,首先得知道這些酒吧的地點,通常不太好找或是有個掩蔽物。再者,你需要找到對的人弄到密碼才能登門而入。Speakeasy 的由來便是買家需要輕聲說服看門人讓他進入,這些地下酒吧用看門人過濾探員來保障私酒販賣的隱蔽性。
TROPHY 獎盃
16 個全手工鍛造的純銀獎盃,是調酒師們一輩子都想握在手中的老朋友—— Shaker 造型,細節相當用心。
UNTOUCHABLES 老炮兒
最能反映 20 年代的電影當屬 1987 年上映的《鐵面無私》(The Untouchables), 電影以禁酒令時期和傳奇黑幫教父阿爾·卡彭(Al Capone)的真實故事為基調。男裝大師喬治·阿瑪尼更是親自打造劇中黑幫首領的所有造型。這部電影可謂 20 年代的時尚教科書。
對了,Giorgio Armani 跟好萊塢的關係妥妥的,他合作設計服裝的電影比較有名的還包括《美國舞男》(American Gigolo)、《致命追緝令》(Double Jeopardy)、《黑暗騎士:黎明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到近期的《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Street)、 《偏執》(Paranoia)、《玩命法則》(The Counselor)等。
VOLSTEAD ACT 沃爾斯特法令
1919 年美國憲法第18條修正案通過,緊接著禁止釀造和發售酒類的 Volstead Act(沃爾斯特法令)在美國通過,規定凡是製造、運輸、販賣酒精濃度 0.5% 以上飲品一律視為非法行為。於是那時候家家戶戶連不喝酒的人都在買酒屯酒,有沒有一種雙十一全民運動的感覺?
然而人類喝酒的文化已經有幾千年歷史,法規與限制並不可能禁止人性,於是衍生了許多的社會問題。而這法案禁酒令對美國釀酒產業有顯著的影響,禁酒令結束後,之前存在的釀酒廠大約只有一半重新開始營業,許多小型的釀酒廠就此永久倒閉。因為主要只有大型釀酒廠得以存活。從 1920 年 1 月 17 日至 1933 年 12 月 5 日,這段時期稱為禁酒時期(Prohibition Era)。目前在美國的南部和中西部一些地方仍然有禁酒的縣或鎮(稱為 dry counties 或 dry towns)。
WINNER 贏家
基於慣例我們還是看一下獲獎名單吧。
THE DRINK MAGAZINE BAR AWARDS 2016 WRAP UP / 2016飲迷酒吧行業頒獎盛典精彩回顧
X 未知
每個講述未來的故事,都是在描述一個「不可思議的現在」。而對於雞尾酒,同樣是復古與現代的衝突與融合。
波蘭開發的 Barobot 調酒機有著千種配方的資料庫,可同時調製十多瓶飲料。美國開發的 Foxtender 更像是一個調酒界的可口可樂自動販賣機,可供顧客選擇酒的種類,份量及價格,有相應 APP 對應飲品預定及在線付款。
號稱全球第一艘智慧型遊輪,隸屬於皇家加勒比遊輪的海洋量子號(Quantum of the Seas)在大廳配置 Bionic Bar,運用來自於 MIT’s SENSEable City Lab projects 的Makr Shakr 機器人——正確的說法似乎應該是智能手臂,乘客只要在一旁的觸碰螢幕上點單,機器手臂會自動由架上取下酒款開始調配。唔,至少這臺看起來是可以 shake 的,雖然它的搖法比較像珍珠奶茶店那種上下搖動杯子的機器,而且倒酒還會灑出來。
這家異(閒)常(的)認(蛋)真(疼)的公司順便分析了一下用戶的行為模式。由點單率來看不得不承認還算是準確的。
「飲酒是個非常社會化的活動,.通過探索這些實時動態行為,也許我們可以學到一些關於人們如何在互動間相互影響消費習慣。」
強烈建議開發商配備給機器人配備 Siri,你知道,有的時候我們去喝一杯是想找人聊聊。
YAO LU 陸遙
年度調酒師獲獎人,他帶領的上海 The Union Trading Company 酒吧團隊拿下最佳酒吧團隊 / Bar Team 以及年度酒吧 / Bar of the Year 兩項大獎,是本屆 DMBA 的大贏家。看來以後更是一位難求了。
Zzz
耐心地看了這麼久,很高興你還沒有睡著。來,Cheers!
「Gatsby 相信那盞綠燈,相信它代表極樂未來,雖然這目標一年又一年地在眼前倒退。未來曾經從我們手中溜走,不過無所謂—明天我們會跑得更快,手臂會伸得更長,總有那麼一天…但我們仍奮力向前,即使像逆流的小船,不斷被浪推回過去。」
撰文、攝影:eL Yang(部分照片由《飲迷》雜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