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食藥署近日公布的34批次不合格化妝品名單中,標籤問題成為上榜的唯一原因,主要體現為標示不全、標示成分有誤、無中文標籤和標識不符合規定等,涉及貝德瑪、OPI、DR.WU等一眾名品;此外,甲油成為問題最嚴重的品類。
4月14日,臺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公布了2016年網購化妝品稽查結果,不少知名產品因標籤問題違規,包括雅詩蘭黛、Kiehl’s等品牌潔面乳,以及OPI、Dior等品牌指甲油;此外,貝德瑪防曬乳被驗出成分跟標示不符,DR.WU VC微導美白精華乳未驗出標示美白成分。
據悉,臺灣食藥署在2016年啟動了網購化妝品安全監控計劃,抽驗PChome、momo等9大網絡平臺銷售的洗面乳、乳液、防曬劑及指甲油共160件。檢測結果顯示,產品品質皆未違反規定,標示檢查共128件符合規定,32件不符合規定,主要違規樣態為標示不全、標示成分有誤、無中文標籤;食藥署另從樣本中抽驗64件進行品質檢測,且根據不同品類檢測不同類別(洗面乳檢測微生物、乳液與防曬劑檢測產品添加成分、指甲油檢測是否含禁用溶媒),結果顯示,2件標示不符合規定,違規樣態分別為防曬產品驗出標示外成分、美白產品未驗出美白成分。
從品類來看,34批次不合格化妝品中,近五成集中在指甲油品類(16批次)。
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妝品副組長朱玉如表示,品質檢測中,法國貝德瑪皙妍高效防曬身體乳被檢出含有2個包裝標識外成分,雖有違規,但對人體無害;DR.WUVC微導美白精華乳作為美白產品,內含多項美白成分,但其中一項有標示的美白成分EthylAscorbicAcid卻沒有驗出。根據業者的說法,產品並不是沒有添加該成分,只是開封後該成分會降解。
據中時電子報報導,DR.WU公關江宛蓉對此回應稱,VC微導美白精華乳被檢出有問題的品項是2015年9月前生產的舊版,經抽檢有問題後,2016年5月已全面改版,若消費者有疑慮,買到2015年9月前生產的舊版,可到門店辦理退費、換貨。
食藥署官網表示,相關違規產品皆已責成地方衛生主管機關,依違反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規定處辦,並命業者回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