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發現不少印刷品郵資錯誤的實寄封,比如本文介紹的《財富》雜誌中文版商函實寄封,特意選擇2枚對比,其中一枚是正確的(見圖1)。
該實寄封是由張家口寄到長春,應該是按照外阜印刷品郵資,當時是100克基本單位70分,之後每超過按照100克加收40分,因此應該是角的單數。圖1是正確的,郵資110分,該封自2013.08.22郵寄。而2個月後2013.10.11寄自同一地方的實寄封郵資居然變成120分了(見圖2),顯然是按照本阜印刷品郵資,當時是100克基本單位40分,之後每超過按照100克加收20分,因此應該是角的雙數。
試析:大宗印刷品一般本埠、外埠都有,但是比例可能不一樣,也許有的期號比例不一樣。如果比例懸賞的話,可能有時候會忽略比例小的,都用比例大的。當然,貼錯了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據筆者了解,這種情況其實很多時候郵局與大宗客戶雙方都是知道的,因為單位買單,並不在乎,總的來說是郵局佔便宜。儘管雙方認可,但是總還有損害利益的一方,特別是從郵政史的角度,郵資不符給研究帶來混亂,還是糾正為好。
後記:該文寫於2014年2月,上述郵品已經成為歷史。現在印刷品的首重調整資費了,今後將不能簡單的從資費單雙數判別本埠與外埠了。
本文曾經刊載《集郵天地》2015.12.25,4版。此為稿件原文
本刊宗旨:傳播集郵知識,弘揚集郵文化,結交集郵朋友,共同發展集郵。謝謝閱讀,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