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殺蟲劑在法國使用得非常普遍。在有關住宅和農藥(農業使用的殺蟲劑)撒播區之間設立多大距離才算最起碼的安全保護距離引起爭議之際,國家食品環境及勞動安全管理局在這篇新的報告中呼籲民眾謹慎使用住家內的這些有毒化學品。
這篇調研報告的名稱為《家用殺蟲劑》(Pesti』Home)。為了更好地評估人體接觸後對健康的潛在風險,2014年對法國本土的1500個家庭做了實地調查。調查顯示,75%的家庭在最近12個月期間曾至少使用過一次殺蟲劑。
這個「普遍」使用的狀況遠遠不是只涉及對植物蟲害的防治。在家中養有寵物的人(佔抽樣人口的將近一半)之中,61%曾使用殺蟲劑去除貓、狗、兔子身上的跳蚤或蜱蟲。40%的家庭曾使用除蟲劑對付飛蟲,28%使用除蟲劑消滅爬蟲,12%使用塗在身體上的驅蟲藥,9%使用滅蟲劑對付囓蟲蛀蟲,7%使用滅蝨藥、4%曾使用殺蟎蟲劑。
防治植物病蟲害的化學品當然不會缺席:20%家裡有庭院的人曾使用防治植物疾病的化學品。但在與園藝有關的殺蟲劑使用方面,使用人通常比較謹慎,事先會閱讀使用須知而且會謹慎遵守。
國家食品環境及勞動安全管理局的風險評估助理讓-呂克·沃拉蒂埃(Jean-Luc Volatier)解釋,「70%家裡有園藝用途殺蟲劑的人表示自己遵循使用須知,他們知道這類殺蟲劑的風險,因為在公開辯論中講了很多」。與除蝨劑有關的數字類似。但在對付飛蟲的殺蟲劑方面,只有略多於三分之一的個人遵守了謹慎規則。
沃拉蒂埃強調,然而,「這些產品都是同樣的化學分子」。「譬如最常使用的擬除蟲菊酯,可用來消滅蟑螂或螞蟻,也可以在花園中使用,或用來消滅寵物身上的跳蚤」。這位專家字字鏗鏘地指出:法國民眾在自行獲得謹慎使用家用殺蟲劑的相關信息方面做得不夠,也不去實踐。他說:「民眾不是總是會想到這一點,但這是非常重要的事,因為這些產品不是無害的。」他指出,這些謹慎措施「有時用很小的字體註明在包裝上」,每個產品的注意事項不同。通常為使用之後必須洗手或使用時要戴手套或防護面罩,在室內噴灑之後,人必須離開室內等。孕婦和小孩尤其更需要警惕,譬如對貓狗使用去除寄生蟲的藥物之後,不能讓小孩立刻和貓狗一起睡覺。國家食品環境及勞動安全管理局的這位負責人敦請家有孕婦小孩的家長到「關愛寶寶」(agir-pour-bébé.fr)網站上查詢,該網站提供了一系列有關保持居家健康清潔的秘訣。調查也揭露了另一個問題:四分之一的家庭在家裡存放了一些很久以前購買但後來禁止使用的一些殺蟲劑。而且,今天這個比例可能更高,因為自今年1月1日起,完全禁止個人在花園裡使用防治植物病蟲害的化學品。報告還提出了一個更尖銳的問題:60%的法國人把未使用的或過期的殺蟲劑丟棄在垃圾桶裡。正確的做法是應該把這些化學物品送到特定的回收站。沃拉蒂埃強調,「把這些殺蟲劑丟棄在垃圾桶裡或倒入洗碗槽排入排水溝裡,對環境和健康可能引起問題」。這項調查在國際是「第一個」,除了提供使用和回收這些化學品的建議以外,也把室內空氣品質的監視方向導向了某些特定的化學分子。不僅是殺蟲劑,市面上銷售的家庭清潔日用品的危害也值得關注。據法國《6000萬消費者》雜誌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一些房屋清潔日用品當中帶有毒性成分,既不利於消費者的健康,又對環境造成汙染。比如,帶有漂白水(Eau de Javel)成分的產品對眼睛和呼吸道都有危害;塊狀馬桶清潔劑則非常汙染環境。該雜誌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這些產品時,要留意產品包裝上面的成分說明,此外,雜誌還建議消費者儘量使用白醋、小蘇打等天然清潔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