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的微友們,鄱陽人交流群、鄱陽天天拼車群、鄱陽省錢購物群、鄱陽招聘求職群等群已經建立,加小編微信:993488016(可複製)備註想進什麼群後,小編拉你入群
商務合作及諮詢電話:1840782558微信同號
(航拍瓢裡山,作者:程錦美)
湖中之湖「小南海」中,有一座「鳥島」,叫瓢裡山。或許你沒留意,這「瓢裡山」三字,是一個方言地名。生活在鄱陽湖東岸的鄱陽人,方言中也烙下了鄱陽湖的印記,如「鵝嘶雁叫」、「猴水」、「鄱陽湖裡吹喇叭——哪裡哪裡」等等都是。
(瓢裡山)
在鄱陽話中,「裡(哩)」、「得」和「仂」,都與普通話中名詞後綴「子」意義相同。儘管鄱陽古代文人均把山名定作「瓢兒山」,但隨著國家溼地公園的開發,「瓢裡山」這個非規範用語,因她的自然風景獨特,人文積澱豐厚,而漸為媒體和遊人所接受。
(瓢裡山鳥島)
瓢裡山四周,原是珠湖。珠湖之「珠」,叫「明月珠」,產自唐朝。或許還包涵著鄱陽人對這片水域的掌珠之愛。元末明初以醫為隱的劉琮玉有《珠湖夜泊》詩,寫得很有感觸:「蒹葭露白雁驚寒,獨對蓬窗夢已闌。水面天開才尺五,海門月上欲三竿。側身宇宙傷多難,垂老風波苦未安。卻憶江亭嘗燕坐,看人舟楫犯狂瀾。」清代王定遠也有《登珠湖瓢山》詩:「觚山東去是瓢山,未共簞懸陋巷間。夜掛冰輪光徹底,曉雲霧帶影斜灣。誰將椰子波心剖,況有蓮花渡口環。北鬥豈堪同挹酒,天漿獨酌半空間。」
珠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範仲淹題寫「小南海」的千秋史話。1036年,宋代文學巨擘範仲淹貶知饒州時,慕名來尋瓢兒山廟,留下「小南海」三字墨寶,並且撰寫了廟聯:「福地飛來小南海,禪心靜到大西天。」
這副對聯我也找到了出處。《民國鄱陽縣誌稿》卷六「宗教建築」:「瓢兒山廟:在珠湖黃犧渡,北宋時建。舊有范文正公題『小南海』三字,並一聯云:『福地飛來小南海;禪心靜到大西天。』」這「飛來」的「福地」,當然利於禪心靜養。一動一靜,切景切事,對仗工穩,令人把玩不已。
(瓢裡山候鳥)
秋去冬來,一群群候鳥從寒冷的北方如約來到鄱陽湖越冬,湖區儼然成了一座「候鳥天堂」,瓢裡山此時同樣聚集了大量候鳥。由於島上的古廟早已不復存在,成千上萬隻候鳥佔領了這片福地,並在此「定居」,將瓢裡山變成一座鳥島。
但你不知道的是,這兒有著「灰白兩重天」之奇觀!
來到這,你看得到,瓢裡山的北面白茫茫一片,主要是白鷺,而南面則棲息上的是以灰暗色的鷺鳥,以池鷺,蒼鷺為主,形成一山灰白的世界奇觀。
究其原因,與瓢裡山的地勢有關。瓢裡山北面平緩,南面陡峭,白鷺喜歡平緩,池鷺喜歡崖壁。
除此之外,鳥島上共有30餘種鳥類呢,尤其以灰鷺、夜鷺、池鷺、蒼鷺、牛背鷺等等,它們盡情雀躍,欲與天空試比高。
白鷺
灰鷺
牛背鷺
池鷺
蒼鷺
夜鷺
不得不感嘆
它真的是一塊福地
不然為何成千上萬的夏候鳥
與人類爭奪這塊天籟仙境呢
這是我們的大鄱陽的仙境!
分享出去
讓更多人認識咱們美麗的鄱陽
來源:微鄱陽綜合航拍鄱陽、央視新聞、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
歡迎評論喲
支持微鄱陽,您就點一個
點閱讀原文,進入微鄱陽掌圈,發布/查看招聘求職,房屋租售,店面轉讓等信息!(親們,還可在微鄱陽首頁菜單直接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