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大道》演播廳
應中央電視臺《中國味道》欄目之約來到北京的常引航
2015年十月中旬,常引航——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竹園䀇子雞傳統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應中央電視臺《中國味道》欄目之約,在《星光大道》演播廳拍攝竹園汽水䀇子雞的製作。據悉,該欄目將於2016年1月2日或者3日17:00時在CCTV1播出,屆時將展示奉節汽水䀇子雞獨特的製作工藝與流程。
汽水䀇子雞雖然在竹園只是一道名不見經傳的鄉村菜,卻有著深厚的飲食文化底蘊,是奉節縣竹園鎮山區勞動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熱愛生活,注重飲食文化,就地取材逐漸自然形成的一種精湛傳統飲食技藝。這種竹園䀇子雞傳統製作技藝,2011年4月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命為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11月,命名常引航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竹園䀇子雞傳統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竹園䀇子雞集深厚文化底蘊和美味於一體,特點為:「冷凝蒸餾,化氣為湯,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營養滋補。」據奉節縣誌上記載,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製作歷史。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夫人梁伯淇和其子,隨總書記視察奉節,巫溪,巫山打前站途經竹園區時,由竹園區公所廚師李書平主廚製作䀇子雞招待貴賓,總書記夫人及隨行食後讚不絕口,後被譽為紫陽雞,從此聲譽雀起,蜚聲海外。
與其它的飲食不同,䀇子雞從烹製的第一步驟開始就「步步為奇」,散發著它奇特的魅力。一奇:烹製器皿是奉節竹園坪自製特產,奉節獨有的;二奇:源自奉節竹園高山特有的食材,無需調味品,自然味美湯鮮;三奇:加工過程中文武火的交替運用,長達數小時候的烹製,大多時間又均以小火煨制。四奇:一大鍋湯汁竟然每一滴都是由汽水得來!
在汽水䀇子雞拍攝現場,當常引航掀開䀇蓋時,醇厚的香味久久的縈繞在演播廳內,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禁為常引航的手藝鼓掌,更為這道文化名菜鼓掌!
竹元䀇子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今日能出彩央視,常引航不禁感嘆:寂寞嫦娥舒廣袖,汽水䀇子飄神州。這樣感嘆還不夠,常引航作了一首詩來表達自己內心對䀇子雞的珍惜讚美之情:
汽水䀇子稀珍湯,
濃鬱飛揚千裡香。
如此佳餚夔州有,
世間贏得幾人嘗。
為了將䀇子雞製作手藝作為一種文化傳承下去,並且發揚光大,常引航在拍攝結束後,與慕名而來的重慶順風123董事長和總經理當場籤訂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