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倫敦毒霧」你以為真的是大風吹走的嗎?

2021-02-23 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北京發布霧霾紅色預警,汽車限行、學校停課、工地停工,但依舊是黑雲壓城城欲摧,幾乎所有人都帶著口罩心情壓抑,能夠拯救北京城的似乎只有風了。神啊,請賜我以風吧。

北京,你知道嗎?60年前的「倫敦毒霧」可不是被風吹走的!

1952年12月4日至9日,倫敦上空受高壓系統控制,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廢氣難以擴散,積聚在城市上空。倫敦城被黑暗的迷霧所籠罩,馬路上幾乎沒有車,人們小心翼翼地沿著人行道摸索前進。

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大量的工業和生活煤炭的燃燒,當時倫敦周邊的大型的火力發電站每天都排放超1000噸的煙霧顆粒,2000噸二氧化碳,140噸鹽酸,370噸二氧化硫等。

1937年,英國足總杯半決賽,門將在濃濃的霧霾中艱難的尋找對手

1938年的倫敦,一名女子拿手電筒給霧霾中的車引路

情侶們帶著口罩在戶外約會

連寵物也被迫戴上了口罩

1952年12月5日的倫敦,同樣的白晝如夜,消失的地標,濃霧甚至瀰漫進了室內,很多活動被迫取消,人來人往都戴著口罩,人們走路都要低頭看路,一不留神就會絆倒。


1952年12月5日開始的一星期內,倫敦市民開始感到呼吸困難、眼睛刺痛,發生哮喘、咳嗽的症狀,倫敦醫院由於呼吸道疾病患者劇增而一時爆滿,倫敦城內到處都可以聽到咳嗽聲。

短短幾天時間,英國4000人突然離世,超過10萬人感染呼吸道疾病,波及兒童老人,很多逝者都因為支氣管和肺部重度感染,當時因為嚴重大霧,救護車都沒法正常工作,數周后又有幾千人死亡,共計死亡1萬2千多人。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毒霧事件」,也成為了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

大霧雖然在幾天後漸漸散去,但這場如日全食般的黑暗和讓人震驚的傷亡數字卻讓英國人開始深刻反思。

1953年倫敦專門成立了the Beaver Committee(比弗委員會),用來調查霧霾事件,制定對策。

1956年英國頒布了《Clean Air Acts》(清潔空氣法案),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汙染防治法案,強制倫敦市區的工業電廠等全部關閉,只能挪到郊區,城市裡設立無煙區,無煙區裡禁止使用產生汙染的燃料,下國為倫敦市區一個煙囪被拆除。

英國開始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用灶,減少煤炭燃燒,改天然氣,冬季集中供曖,家用壁爐改造費用政府補貼70%,違反規定的人嚴懲,10-100英鎊罰款或3個月監禁。

治理汙染道阻且長,1957年到1962年,倫敦又發生了12次嚴重的霧霾事件。

1968年,英國又擴充了《清潔空氣法案》。1974年,英國頒布了《汙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規定機動車燃料的組成,並限制了油品(用於機動車或壁爐)中硫的含量。

到了1975年,倫敦的霧日已由每年幾十天減少到了15天,1980年則進一步降到5天。

1980年之後,汽車數量暴增,尾氣開始替代煤炭燃燒,成為主要的汙染源。

1993年,所有英國出手的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器減少汙染。

2008年2月,倫敦對大排量汽車的進城費升至25鎊每天,鬧市區停車位月租高達650鎊,全球之首,市區車流量得到有效控制。

混合動力低汙染的公交車投入運營。

政府用車幾乎絕跡.上到首相,下到部長和議員都自行車,地鐵上下班

60幾年過去了,倫敦慢慢的摘掉了「霧都」的帽子,但這片固執霧霾可不是僅靠一陣風吹走的,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數萬人生命上的血的教訓,是英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換來的。

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智慧財產權網 CNIPR「

圖片來源:無界生活 文章由中國智慧財產權網編輯整合

相關焦點

  • 北京你知道嗎,60年前的「倫敦毒霧」可不是被風吹走的!
    一是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指揮部發布紅色預警;二是環保部稱北京廣州等9大城市霧霾源已找到,其中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的首要汙染來源是機動車……關於治霾,有很多人喜歡拿我們和60年前的倫敦相比。我們現在唯一的手段似乎就是——等風來,但你知道嗎,倫敦毒霧」可不是被風吹走的!
  • 毒霧毒霧從歐洲大陸吹來 英國倫敦「如入仙境」
    ,歐洲大陸方向吹來的致命毒霧正席捲英國全境,並可能引發健康危機。  專家已經公布最有可能受毒霧影響的地區,其中,唐卡斯特及其周邊地區受毒霧影響最嚴重,警報級別已經升至9級。諾丁漢、拉夫伯勒、南威爾斯、布里斯托、德文郡和康沃爾郡大部分地區以及伯明罕、考文垂、萊斯特等地也都被大量致命毒霧覆蓋。北愛爾蘭、威爾斯中部、倫敦及其東南部、東米德蘭茲、北部與東北部、諾森伯蘭郡以及蘇格蘭的洛錫安區等,也都將受到毒霧影響。
  • 讓倫敦人抓狂的瞬間,一直以為他們很享受...
    倫敦人最抓狂的事情1:「下一趟地鐵要等超過3分鐘!」倫敦人最抓狂的事情2:「約你下班喝一杯,真的是只!喝!一!Remove this item before continuing」你有沒有忍不住用有磁性的女中音念了出來…本以為自動結帳機是文明與技術先進的體現,但有些時候真的很想跟它們吵一架!作為一個機器,你憑什麼說我「在筐裡放了一件出乎意料的物品」!真人·服務員你過來!
  • 在大風面前,英國鐵路也崩潰了
    最近兩天英格蘭南部遭到風暴襲擊,本來英國人還沉浸在「火車線路罷工取消」的喜悅中,就瞬間被「許多車次因大風天氣原因取消」的噩耗打擊了。倫敦維多利亞火車站由於樹木被風颳倒在鐵路上,導致多個車次延誤,數萬人滯留車站數小時。
  • 你被刷屏了嗎?北京街頭驚現「抗霾者」生化戰士……
    小編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穿越重重人牆,卻發現一身穿生化服的神秘人,不知道還以為生化戰士入侵地球呢。靠近一看,又被他們舉著的牌子弄得哭笑不得:「你在北京淨化空氣,我在三亞消耗氧氣」,抬頭一看這破天兒,我滴神吶,尼瑪我還真是北京的空氣淨化器!這時候,一個生化戰士扔給我一個口罩,莫非這是傳說中的「抗霾聯盟」來拯救咱大北京了?
  • 影薦|《白宮淪陷》,我以為又看了一遍《倫敦陷落》
    今年寒假在廈門的某一路公交車上看完了《倫敦陷落》,4月8號在從丹陽回長興的大巴上看完了這部《白宮淪陷》——好吧,我真的很喜歡在乘車時看電影
  • 倫敦玩完了?當地人告訴你人口外移原因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倫敦人,Bryony Gordon不管如何抱怨也沒想過她會考慮離開首都,但是情況好像已經有所不同,以下是她在《每日電訊報》發表的感想:塞繆爾‧詹森(Samuel Johnson)曾說過,當一個人厭倦了倫敦,就表示他厭倦了生活,但那是兩百多年前的事了,我由衷希望人們可以停止引用這句話。詹森博士從不用花上四十分鐘,擠在地鐵裡的陌生人腋下─這是我們每天都會發生的事。
  • 【春天來了】倫敦天氣下周回暖,氣溫高達17度高過馬德裡
    受夠二月的冷空氣了嗎?下周,寒冷的冬天終於要結束啦!
  • 但大風是真的,鐵門被吹成麻花……
    今天下午,根據網友@張書澤 爆料,下午2點半左右,在廈大翔安校區上空疑似有龍捲風:這是真的嗎?
  • 馬提尼 |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你說這幫搞環保的是不是窮慣了,我不就開了輛好點的車嗎?院長至於在全院大會上點我嗎?再說了,那車是家裡人不開了淘汰給我的,又不是我特意買的,按他那意思我是不是還得要照顧他的心情去專門換一輛差一點的車?」聽著阿Z這機關槍般的語音,我能想像到屏幕那頭他臉上的委屈和憤怒。
  • 英國回憶錄之二:倫敦的天氣
    天絕對不懂,也不理會人們在想什麼,本來就是存在卻虛無的東西,只不過它覺得要下雨的時候,便下了。因為是畢業的季節,大部分的研究生在趕deadline的時候,所以大家突然壓力倍增,也倍兒傷感。倫敦的雨,有時候來得快也去得急,怕最怕八月份的雨,叨叨絮絮的,接連下個幾天,每天下個幾小時,是挺難受的,明明是夏天,又冷。
  • 【趣聞】風級是咱古人定 大風避險你可知?
    你知道嗎,在陸地,當風速在14m/s以上的時候,風力就達到了6級,你的耳邊能聽到呼呼的聲音,這時空氣跑得比「飛人」博爾特還快!大風天,出行不僅困難,而且十分危險,接下來聽聽小編蓉蓉在大風天「避險」的小妙招吧!
  • 倫敦博物館用《Minecraft》重現1666年因大火消失的倫敦建築
    倫敦大火,發生於1666年9月2日~5日,是英國倫敦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火災,燒掉了許多建築物,包括聖保羅大教堂,但切斷了自1665年以來倫敦的鼠疫問題。2016年是倫敦大火發生350周年。1666年9月2日星期日凌晨1點左右,倫敦普丁巷有一間麵包鋪失火。一陣大風將火焰很快吹過幾條全是木屋的狹窄街道,然後又進入了泰晤士河北岸的一些倉庫裡。
  • 【英倫談】我以為在英國旅遊是這樣的,但其實......
    老男人也是這樣的結果來了英國發現都是這樣的(↓倫敦市長:大家都去騎車好嘛!請回答我中國挖掘機技術到底哪家強?)來之前,以為英國妹子都是這樣的。來之前以為英國雨天是很文藝的。你在英國嗎?你在英國旅遊嗎?你朋友圈裡有在英國旅遊的嗎?你在英國有多少「萬萬沒想到」?目測一大波中國遊客正在靠近大不列顛。。。圈哥祝大家「十一」黃金周在英國旅遊愉快!(英倫圈原創,轉載請註明。)
  • 泰晤士河皮划艇活動 | 帶你換種角度,換種方式看倫敦~
    不只是新的戶外運動項目,更是因為你可以用另一種角度,看看這座你熟悉的城市,體驗這條你以為你熟悉的河流。Q:皮划艇需要穿特殊的衣服嗎?需要帶替換的衣服嗎?A:不需要特殊的衣服哦,只要舒適不妨礙動作就好。不去救你的( ̄▽ ̄)Q:我以前沒玩過也可以報名嗎?A:本次提供的都是Double Kayak,更加穩定。教練會在岸上進行動作講解,下水後也會在特定區域內指導大家練習,之後才會出發。
  • 為你揭秘倫敦牛津街騙局!
    走在十一月的倫敦街頭,不僅可以感受到英國冬天的寒冷,濃厚的聖誕氣氛,同時你會發現很多人胸前都佩戴著一朵紅色的紙花。
  • 德國天氣 | 你以為春天真的來了?(呵,單純!)
    只是這樣你就以為春天真的來了嗎?單純!(微笑臉)這一切都只是假象,德國將在本周再次迎來嚴寒天氣,請小夥伴們打開暖氣,備好秋衣秋褲、用炙熱的心準備迎接下一波寒流。
  • 秋冬毒霧"殺人刀" 晨練時要注意啦!
    有些人喜歡大霧天的感覺,以為這時候吸入的空氣很潮溼,對健康有利,其實不然。常言道「秋冬毒霧殺人刀」,在城市中,霧和霾常常並肩出沒,霾中含有各種酸、鹼、鹽、胺、酚、塵埃、病原微生物等空氣汙染物和有害物質,些物質容易被人體吸入,引起喉炎、支氣管炎、結膜炎和一些過敏性疾病。
  • 這樣的俄羅斯,你見過嗎?你真的都見過嗎?
    然而,以下展示的俄羅斯,你見過嗎?你真的都見過嗎?Белогорский Свято-Николаев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別洛戈爾斯基聖尼古拉修道院位於俄羅斯烏拉爾山脈白山邊緣,昆古爾市區,距離彼爾姆市70公裡。該照片攝於零下25℃。堪察加半島上的一座死火山,海拔2175米,已沉睡了7000多年。奧爾達洞穴是世界上最長的水底石膏洞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潛水員。
  • 英國史上最大劫案,倫敦哈頓花園地下金庫大劫案,犯罪團夥平均年齡超60歲
    而今天的這起案件,同樣是一起存放著鑽石珠寶的地下金庫劫案,不同的是,這次的作案團夥是一群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老年人,他們成功地從位於倫敦的哈頓花園地下金庫裡,竊取了總價值2億英鎊的鑽石珠寶,轟動了全國。這起案件就是發生在2015年被稱為英國史上最大搶劫案的「哈頓花園大劫案「。這起案件發生在2015年的倫敦。在市中心的卡姆登區有一個商圈叫做哈頓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