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寺動物園坐落於大阪市天王寺公園的西側,佔據了公園多一半的面積。它歷史悠久,是日本第三座開放的動物園。園中的動物種類大約有近300種,900餘只。
這裡飼養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禽異獸,比如日本唯一的一隻紐西蘭國寶—幾維鳥,已經處於瀕危的黑犀,極少在動物園見到的來自南美的眼鏡熊,2000年雪梨奧運的吉祥物之一的笑翠鳥。
動物園整體建設相較於國內大部分動物園來說相當出色,動物狀態,丰容,福利在絕大部分籠舍中體現的非常棒。作為一個曾經奮戰在一線的動物工作者來說,看到這樣的動物園足以讓人欣慰。
當然了,這其中也包括了我們今天故事主角的籠舍。不過我們可能會先看到這麼一幕。這裡用了四國語言告訴您,天王寺動物園的大象展區沒有大象。因為那隻叫博子的母象已經去世一年多了。
博子是天王寺動物園的明星,在這裡已經生活了50年。很多當地的市民祖孫三代都是看著她長大的,所以她在人們心中已不再僅僅是一隻動物,而是朋友,家人,甚至意味著更多。而當她去世之後,大家的悲痛心情也是能夠理解的。
這時候很多人就會說了,沒有大象去買不就可以了,也不能空著。如果換做國內的動物園一定會這樣做,沒有動物怎麼能叫展示呢。然而,我們就去看看它們是如何展示大象的。
首先這個展示區並不是像很多動物園那樣,只有內舍外舍,光禿禿的活動場和不知所措的動物。動物園將這裡設計成了一個叫插秧山的國家公園,而象房內舍就叫做庫魯瓦村。而隨處可見的警告標識也像是在告訴你大象就在你身邊。一下子就讓人有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圖片:M2的金蛋蛋
它的展區步道設計也很有意思,進門先是一道綠色植物構成的影壁牆,大象活動場和遊人之間用高高的蘆葦等植物隔開,而且這些植物也並不是隨便種植的,從步道越往裡面走你會發現植物越來越矮,中間還有預留的縫隙,即可以讓大象不感到緊張也方便了遊人觀看。不得不說,真厲害!
再往裡走,我們回到一個小棚屋,這裡有一些宣傳用的展板,還有兩塊用於觀察大象的展窗。他們沒有用整塊的大玻璃,而是用了一小塊一小塊的玻璃拼接起來,從下到上。這樣各個身高的參觀者都可以看到大象,而又不會讓大象看到過多的遊客而感到壓力,還有效的避免了投餵的發生。日本人的細緻再一次讓我折服。
圖片:M2的金蛋蛋
最後,當我們走到外舍的盡頭時,看到的是一個大大的水池,這時整個活動場的全貌才第一次展現在我們眼前,而在圍欄處掛著的關於博子的內容依然歷歷在目。當我坐在這裡,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大象並沒有去世,只是我們運氣不好,今天她沒有出來。
在天王寺動物園,給我最深感動的就是這裡。這件象房從設計到改造完成總共花了8年時間,設計師和動物園工作人員親赴泰國等地學習取經。他們考慮了大象的單獨飼養,群體飼養,參考了獸醫和工作人員的意見,甚至考慮了大象年老等等各種精細的問題,才呈現了這樣一間隨處都是驚喜的象房。
在這裡你不光可以了解到日本人對於自然的喜愛,也能更深的感受到他們對於生命的尊重,對於生命的敬意。不是我們擁有著獨一無二的動物而是我們的動物獨一無二。這裡讓我們看到了一間好的動物園是如何來對待每一隻動物的。即使博子已經去世了,您依然可以看到這裡花照開,水照流,仿佛一切還是那樣平靜自然。
好了,我要講的日本行第一個故事就到這結束了。